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秘密立储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0-03-10/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说到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有一个和过去的朝代明显不同的特点,大家应该也已经非常熟悉,就是秘密立储制度。在位皇帝生前写下遗诏置入金盒,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等到皇帝驾崩那天打开,遗诏中所书姓名即为新君。 有朋友或许会以为清朝皇帝都是依此制 ...

说到清朝的皇位传承制度,有一个和过去的朝代明显不同的特点,大家应该也已经非常熟悉,就是秘密立储制度。在位皇帝生前写下遗诏置入金盒,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等到皇帝驾崩那天打开,遗诏中所书姓名即为新君。

  有朋友或许会以为清朝皇帝都是依此制度而立,但实际上,真正按秘密立储制度登上皇位的,只有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人。雍正虽然是康熙临终前所立,但在那时秘密立储还没有形成制度。这一制度,是在雍正朝才正式确立下来的。

image.png

  康熙直到临终前才确定太子人选这件事,有偶然和特殊的因素在里面,并不是成心想拖到最后一刻才安排自己的继承人。况且储君制度已经使用了几千年,为什么雍正要这么大胆创新,鼓捣出从来没人用过的秘密立储制度,还强硬推行了下来呢?

  雍正要做一件从前没人做过的事情,自然要解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雍正给出的理由是,康熙老爷子晚年时看着自己几个儿子争权夺位,实在心太累了,不如直接别立太子,皇子们也就没什么好抢的了。

  虽然雍正以及后来的几位皇帝都在大力宣扬秘密立储制度的好处,但其实没办法掩盖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实际实施起来存在很大的风险。

  第一点,秘密立储制度很保密吗?光是听制度安排,就觉得很不保密。密诏是公开放在乾清宫的,有心人想窥探并不难。比如乾隆公开继位人选之前,和珅就提前收到风声,得知了皇位所属。

  另外,不立太子就可以避免皇子之间的斗争了吗?这更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权力斗争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不立太子,只会把斗争延后,并不能真正消除兄弟之间的矛盾。

  而且,秘密立储制度还使皇位的传承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权力交接这一过程,实际上是发生在前一任皇帝去世以后,此时前任皇帝已经没有办法再对死后发生的事情施加影响。

  比如嘉庆皇帝突然驾崩时,大臣们曾一度无法找到立储遗诏,最后是在嘉庆身边一个随侍小太监身上搜了出来,才立了道光为帝。

image.png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人们到最后都没有找到嘉庆藏起来的这份遗诏,又或者小太监有别的心思,勾结其他皇子擅自篡改嘉庆遗嘱,那将不知道引起多惨烈的宫廷斗争。

  古时候储君制度先立太子,是为了给未来的帝国继承人一个实习期和考察期,一来可以帮助其积累管理经验,在皇帝去世后可以更加平滑地完成权力过度,减少政变发生的可能;二来如果太子不适合作为继承人,也可以及早发现,及时更换人选。

  揣度雍正皇帝的心思,之所以要推行秘密立储制度,减少争斗只是场面话,更重要的原因,是要增强自身皇位的合法性。这从很多小细节中,都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雍正特意在自己的年号里加个“正”字,可见他对自己皇位的正当性非常在意。许多人说雍正皇位得来不正,主要原因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康熙传位给雍正的程序合法性存疑。

image.png

  为了让自己的继位资格显得更合理一些,雍正索性参考康熙传位给他的过程,创造了秘密立储制度。这样在后人看来,秘密立储是清朝的传统,雍正未被立为太子而直接登基这件事就不会太过显眼。

  同样的,康熙在临终前,曾经命雍亲王代替自己到南郊祭天。在此之前,皇子代替皇帝南郊祭天并不是很特别的一件事,但从雍正以后,凡是皇帝命某位皇子代替自己到南郊祭天,便算是大位有归的暗示了。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