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中国反盗墓史:古人如何保持墓穴的安全?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7-01-07/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随着私有制度的产生,人类逐渐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殉葬、陪葬制度开始产生。在早期奴隶社会,陪葬品大多是陶瓷、奴隶等不值钱的玩意。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陪葬品越来越多,价值也越来越高。于是盗墓这个职业应运而生。针对此,古人 ...

  随着私有制度的产生,人类逐渐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殉葬、陪葬制度开始产生。在早期奴隶社会,陪葬品大多是陶瓷、奴隶等不值钱的玩意。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陪葬品越来越多,价值也越来越高。于是盗墓这个职业应运而生。针对此,古人也苦下心思增强墓地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反盗墓史:古人如何保持墓穴的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设“疑冢”是防盗墓的最普通手段,也就是刻意隐藏墓址,或者虚虚实实设一大堆墓。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时的曹操。曹操生前曾设“摸金校尉”官职专门盗墓。相传,曹操深知自己死后也有被盗墓的风险,因此特在河北临漳、磁县等地设“七十二疑冢”迷惑盗墓贼。

  南京民间传说,朱元璋死后也设过“疑冢”。朱洪武下葬当天,南京十三座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搞不清哪个棺材里才是朱元璋尸首,自然也无法弄清朱元璋葬在哪里。专家认为,所谓朱元璋“十三个城门出棺材”只是民间的臆想和杜撰,朱元璋的确葬在明孝陵,这没有疑义。不过,这个传说也反映了设“疑冢”、“虚冢”在古代是较为流行的做法。

  南北朝时期,很多贵族还采取一种“潜埋虚葬”的方法来反盗墓。也就是公开地葬在一个地方,这个墓里有很多陪葬品,这叫做“虚葬”。但墓主人的遗骸并不在那里,而是埋在另一个更加神秘的地方,这叫做“潜埋”。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