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孟浩然的疏离表现在哪里(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7-01-07/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王维的诗营造的意境都更深远广阔,而孟浩然则更偏大自然下的山水田园,很真实。两人虽然被并称“王孟”,但无可厚非王维在历史上的名声要比孟浩然大,造诣也更深,但是也不能否认孟浩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只能 ...

王维的诗营造的意境都更深远广阔,而孟浩然则更偏大自然下的山水田园,很真实。两人虽然被并称“王孟”,但无可厚非王维在历史上的名声要比孟浩然大,造诣也更深,但是也不能否认孟浩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只能说两人各有千秋。

关于孟浩然的诗有哪些

孟浩然的诗大多以田园诗为主,他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的是有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有隐居山林的安逸的,有旅途所见所感的,也有渴望入仕而不得的愤世嫉俗的,总的说来他的诗歌创作还是很多样的,但是尤其在山水田园上的成就最高,下面小编就具体介绍一下孟浩然的诗。

孟浩然画像

孟浩然画像

孟浩然作诗擅长借助很多田园风光、山水壮丽、花草树木等景色,借这些景色来抒发自己感情,比如《过故人庄》,是孟浩然路过友人生活的村庄的时候写得。走进友人的家中,友人拿来好酒好菜招待孟浩然,一起聊些家常,酒过三巡,从友人家中的窗户想外望去。村子了一片安逸宁谧,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手头上的事,孩子们打打闹闹,好不悠闲,还希望能在下次重阳节时和友人再像今天这样一起喝酒聊天,整首诗表面看是写村庄宁谧的生活,却也是孟浩然心里的折射,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溢于言表,以及表达了和友人的真挚情谊。语言朴实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而另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则是借洞庭湖的波澜壮阔,浩渺无边赞叹祖国的繁荣昌盛,借以表达自己的闲居无聊,急于入仕的焦急心情。孟浩然的诗总是能以最简单的词,表达最真的情。

孟浩然诗歌有哪些

?孟浩然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和王维被世人并称“王孟”。他这一生不曾入仕,没有获得过任何官职,虽然做过幕府,但是他主要的成就还是他创作的许多诗歌。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他的诗歌。

孟浩然画像

孟浩然画像

孟浩然和王维都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都擅长田园方面的诗歌,虽然孟浩然的诗歌所营造意境不及王维高远广阔,但有他自己的特色。孟浩然的诗大多是五言绝句,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居山林的悠闲安逸之情,以及旅途途中的所见所感,当然作为一个有抱负却难以实现的男子汉,他的诗歌中也不乏愤世嫉俗的词,表达他对仕途不顺的不甘之情,但主要的还是山水田园诗更受世人喜爱和推崇。

孟浩然的诗都有一个特点,无论想表达什么感情,总是离不开山水田园这些场景,在他的描绘下,所有的画面都是那么的美好。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春晓》,春天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描绘的春天万事万物烂漫的美丽图景,字里行间满是对大自然的热爱,细细品味下来,也能读出人生在花开花落间转瞬即逝的黯然。再如《过故人庄》,也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诗中描绘的一幅幅悠闲的田园生活,感叹他们闲适宁谧的同时,对这种安逸生活的无限向往也是不难看出的。孟浩然的诗歌就是这样的贴近人们的生活,这大概也是跟他一直隐居有关。

孟浩然生平介绍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89年,死于740年,他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因为他一生都不曾入仕,没有获得过一官半职,但是却和王维并称“王孟”,诗歌广受后人传诵,也算是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浩然的生平吧。

孟浩然画像

孟浩然画像

其实,孟浩然的生平还是比较曲折的,但孟浩然也在波折中得到过宁静。689年,孟浩然出身在一个有恒产的书香世家,既然是书香世家,少不了要研习诗书,年少时以读书为主,23岁在鹿门山隐居,奠定了以后的隐居路。而后可能是觉得大丈夫读那么多书不能不用,自己也想做出一番成绩,便开始了他的求仕之路,经过漫游求仕、入京求仕都失败后,心灰意冷的孟浩然再次选择隐居,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却在这段隐居时光里,有幸结识李白,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后在李白离开后,孟浩然开始四处漫游,寄情于山水。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