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手中为何要拿一块狭长的板子?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7-01-05/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笏,是一块狭长的板子,《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 是古代中国官员身份的象征,是他们朝见皇帝时的必备用品。 笏是用来做什么的 唐朝崔琳子的子侄辈有几十人在朝中做了大官,每年过节举行家宴,有一张用来专门放置笏板的坐榻上就会堆满了笏板 ...
笏,是一块狭长的板子,《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 是古代中国官员身份的象征,是他们朝见皇帝时的必备用品。
笏是用来做什么的
唐朝崔琳子的子侄辈有几十人在朝中做了大官,每年过节举行家宴,有一张用来专门放置笏板的坐榻上就会堆满了笏板,所谓“笏满床”成为了当世美谈,羡煞旁人,崔家也常常以此为豪。
玉笏
有一个成语,叫做“袍笏登场”,原意说的是指官员打扮的演员登场表演,后来就直接表达为新官上任了。
按照《释名》的解释:“笏,忽也,备忽忘也。”也就是说,笏板最初的用途,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以将自己要对天子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为备忘提示用。《礼记·玉藻》的记载也说明了这一点:“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
笏的等级划分
在纸张没有发明之前,以“笏”备忘,确实很有必要。而纸张出现并普及后,笏便成为礼节性用品。
象牙笏
纸张发明后,皇帝不再使用笏了,则大臣的用笏又重新划定了等级。以唐代武德四年以后来说,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对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
清朝时,因为其朝服为马蹄袖服饰,大臣见到皇帝就得打马蹄袖“啪嗒”两声下跪,为了让该过程干脆利落,就废弃笏板不用了。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论剑历史网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扩展阅读:
下一篇:《飞刀又见飞刀》方可可的父亲是被谁杀死的 上一篇:杨月楼是怎么死的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为何并没有赵飞燕?
历史解密/阅读:3700 -
唐朝女性到底有多开放?
历史解密/阅读:3301 -
馆陶公主为什么会下嫁?馆陶公主和陈午幸福吗?
历史解密/阅读:7053 -
历史上各朝代刺激生育都有哪些方法?
历史解密/阅读:6764 -
古代结婚需要多少彩礼
历史解密/阅读:5272 -
古代皇帝选妃的三大标准
历史解密/阅读:3978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