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冯成驹: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作弊与反作弊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25/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其重要性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的成功,意味着拿到了 ...

  自从有了考试,也就有了作弊。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开创于隋朝,发展于唐代,完善于北宋,强化于明清,历时一千三百余年。科举考试作为我国古代一种最重要的考试制度,其重要性相当于今天的高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科举考试的成功,意味着拿到了通往官场的火车票。为了拿到这张火车票,有的人寒窗苦读,期望以真才实学取得;有的人则另辟蹊径,处心积虑修炼作弊之法,作弊便应运而生,各种作弊的方法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科举考试

网络配图

  作弊的手段

  考试作弊在中国可谓古已有之,作弊的种类有很多种,方法也千奇百怪,有结朋、行卷、怀藏、代笔、授义、继烛、飞鸽传书等十多种,掇其要者,可归类为三大类:请托、替考和夹带。

  历朝历代中最常见的作弊方法就是请托,即通过关系,贿买考官,打通关节,以谋求录取。具体方法有探题、关节和偷改。探题即考前探知试题,通过贿买考官,考官在科考前事先向考生泄露试题。关节,即俗称的“做暗号”。考生在卷子中设定特殊标记,“或书数虚字,或也欤或也哉或也矣”,让考官辨认进行舞弊。偷改之法则更进一步,直接贿赂考官及工作人员在试卷上做手脚,誊录偷改试卷。道光十五年御史镇南就曾上书说:“近来科场多有包揽誊录之人,场前议定记号,择其书写精工者,给银修卷。”

  “请托”之风在唐代最盛,贵族官僚家庭的考生无不请托、行贿,这是以后历代都不曾有过的。例如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主考官董思恭接受考生的贿赂后,便泄露了进士策问试题。后来事情败露,三司会审初判朝堂斩决,后因董思恭临刑前告发别人,被免死,流放岭南。这是唐代科举考试中主考官因泄露试题所受处罚最为严厉的一次。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