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巴巴罗萨计划失败原因是什么(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21/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巴巴罗萨计划结果是交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德军计划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他们在半年时间内便夺下了苏联西部大部分领土,包括乌克兰、波罗的海、一大片莫斯科西部的土地在内。这相当于五十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以及近 ...

巴巴罗萨计划结果是交战双方损失都很惨重,德军计划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他们在半年时间内便夺下了苏联西部大部分领土,包括乌克兰、波罗的海、一大片莫斯科西部的土地在内。这相当于五十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以及近亿的人民。

战争持续四年,苏联正规军死亡人数多达870万,以及近2000万平民,同时德军军队死亡人数也高达430万,还有其他轴心国的90万人也丧生其中。巴巴罗萨计划结果最终是以德国把败退而告终。

巴巴罗萨计划如果成功的话会怎么样

不妨大胆假设一下,巴巴罗萨计划如果成功了,那么苏联乃至整个世界该是什么样子。巴巴罗萨计划如果成功了,这就意味着苏联沦为了德国附属领土。希特勒制定巴巴罗萨计划之初,就是想让德国占领苏联,以便德国人民在苏联领土上生产生活。上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蓬勃发展,就德国而言,40年代的德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巴巴罗萨计划将领

巴巴罗萨计划将领

虽然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很快,但是德国产业界劳工短缺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巴巴罗萨如果成功的话,德国就会将苏联人民变为免费劳动力,让他们填充德国产业界劳工短缺的漏洞。其次,德国还会将乌克兰变成德国的大工厂,让乌克兰人民生产大量的生产生活用品,保障德国人民的日常所需。从军事方面来看,假如希特勒实行的巴巴罗萨计划成功的话,德军占领苏联后,就会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身强力壮的苏联青年会成为德国士兵,这样一来,政府就能改善德国在地缘战略上的窘境。

从地理位置来说,苏联是一个拥有庞大地域面积的国家,巴巴罗萨计划如果成功的话,德国就能因为击败苏联而进一步孤立英国。继而,德国就会将爪牙伸向其它国家,进而将法西斯主义全球化。1941年前后,中国饱受日本的侵略。如果巴巴罗萨计划成功的话,德军就会南下和日军汇合,这种恐怖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巴巴罗萨计划不够致命的原因

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最终以德国战败而告终。巴巴罗萨计划实行之前,希特勒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制定这场入侵计划。但是巴巴罗萨计划并没有按照希特勒的理想状态进行下去。那么,换句话说,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不够致命呢?在分析巴巴罗萨计划失败原因之后,就会清楚地明白巴巴罗萨计划为什么不够致命。

巴巴罗萨计划

巴巴罗萨计划

首先,巴巴罗萨计划之所以不够致命,这与德军领导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巴巴罗萨计划本身而言,就是一场不切实际的军事行动。希特勒以为只要能保障充足的兵力,就能快速占领苏联。然而,苏联红军的补给兵力远远超过希特勒的想象。在苏联红军的对抗下,德军渐渐失去了优势。巴巴罗萨计划进入中期时,德军具备的劣势导致对苏战役接二连三的失败。希特勒将失败原因全都归结于德国将领。

为了挽救德军损失,希特勒不断罢免和任命新的指挥长,在希特勒激进的做法下,德国将领逐渐失去了对希特勒的信任。没有了得力助手的希特勒如同无头苍蝇似的乱撞,苏联红军趁机消灭了德军。其次,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没有准确估量德军实力。1941年冬,苏联气候十分恶劣,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寒,德军毫无准备。虽然补给物资可以化解这一难题,但是交通线路的限制,阻碍了补给物资的发放。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德军武器受到了严重损伤。正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利,才导致巴巴罗萨计划不够致命。

对巴巴罗萨计划的评价是什么

众所周知,德国发动的巴巴罗萨计划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世人除了对巴巴罗萨计划失败原因分析之外,也以客观公正态度地表达了自己对巴巴罗萨计划评价。从资料来看,世人对巴巴罗萨计划评价共有三点,一是德军低估了苏联红军的潜力,二是德军后勤保障的缺失,三是气候条件的恶劣。巴巴罗萨计划之所以会失败,这与德军自身所具备的劣势不无关系。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