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清代科举中有哪些舞弊手段?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6/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清代科举中有哪些舞弊手段? 在现代,出人头地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然而在清代,科举是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和途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远比我们今天的高考要激烈和残酷。 清代科举考试检查极为严格,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 ...

清代科举中有哪些舞弊手段?

在现代,出人头地的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读书一条路,然而在清代,科举是绝大多数人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和途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远比我们今天的高考要激烈和残酷。

清代科举考试检查极为严格,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都有严格规定。对考生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为防止夹带,规定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同时禁止考生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因为当时考试一考就是一天,须自备各种用品。

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

即便如此,顶风作案的人也是屡见不鲜。毕竟科举考试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一生的富贵荣华,所谓富贵险中求正是这个理,因此不少人均企图以作弊以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

按当时人的说法,清代的科举作弊手段主要包括:怀挟法、用襻法、传递法、顶替法、龙门掉卷法。怀挟法不用解释,相信很多人都会操作。用襻法是在誊录时用某字做记号;传递法是考官送出试题后,再将枪手的文章送入,由鸽子传递,也有官员办事员代办的;顶替法,由枪手直接上场,因那时候没有照片核对,实施起来非常方便;龙门掉卷法,本人和枪手同时进场,接卷后互相掉换。

清代科举中有哪些舞弊手段?

很多人都当过枪手,比如国民时期的著名人物胡汉民就干过这种买卖。当枪手的付费行规是前三后三,即进场前付一半,办完事后再付一半。双方还须提前立好字据:某某科举人某某,因场后需用,向某某借到银三千元。

这些作弊行为都是普通人的手段,位高权重人的后代,常常不需要这么做。比如道光咸丰时期的两江总督李星沅,他的孙子李幼梅要参加湖南乡试,恰好当年的主考官与李星沅相好,就和李幼梅约定,要把“水烟袋”入诗。不料李幼梅耳根软,把暗号的事告诉了夫人,夫人又偷偷告诉了自己的哥哥张广孚及其连襟俞鸿庆。阅卷时,主考官发现了三首水烟袋的诗,其中两首诗写之星很差,一首写得很好。好的那首是这样的:“烟水潇湘地,人才夹袋储。”主考官想当然地认为李幼梅水平一定很差,就把写得差的两首录取,而没有录取写的最好的那首。发榜后才发现李幼梅落选。

科举考试作弊手段

科举考试作弊手段

顺治年间的江南科场案也是由主考官主动收贿而案发的。当时的主考官是方犹和钱开宗,大肆收钱,很多盐商的子弟行贿后得中。未中举的人非常愤怒,巧用两人名字中的偏旁写成《万金记》加以揭露。后方犹和钱开宗被斩立决,朝廷对所有考生进行复试,由军人持刀在后监督,吴兆骞不能完卷,被杖责40板,全家流放宁古塔。好友顾贞观写出千古名篇《金缕曲》,获大学士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赏赞,经疏通才被放归。

咸丰八年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是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伯葰。放榜后人们发现演过戏的戏子平龄也中第7名,舆论大哗。经皇帝督查,发现刑部主事罗鸿泽勾结考官浦安,约定头篇文末用“也夫”,二篇文末用“而已矣”,三篇文末用“岂不惜哉”,诗末用“帝泽”。伯葰也被追查处死,成为中国历史上因科场而处斩的第一高官。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