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明嘉靖皇帝老师张居正纵欲过度死 死后被撤销谥号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3/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 张居正 。评价如此之高可见不是一般的人物,不仅是两位皇帝的老师,在嘉靖皇帝年幼的是很,还辅助朝政,可见朝廷的信任及地位。但是对与 张居正 的死亡,众说纷纭但 野史 却说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 要知道,明朝(1368- ...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评价如此之高可见不是一般的人物,不仅是两位皇帝的老师,在嘉靖皇帝年幼的是很,还辅助朝政,可见朝廷的信任及地位。但是对与张居正的死亡,众说纷纭但野史却说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

张居正

  要知道,明朝(1368-1644)长达276年,能人辈出,名臣、首辅多达160多人。但是在梁启超心中的政治家只有一个――张居正(1525-1582),给于他高度评价,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到底有什么过人的地方,能让梁启超如此称颂?

  皇帝的老师

  明朝出了好几位多年不上朝,不理朝政的皇帝,出了名的有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1566)和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1620)。可是明朝依然还可以继续统治276年,才被满清取代。明朝有如一个无人驾驭(autopilot)王朝,但因为有了能治国的大臣和首辅等官员在把持朝政。这些皇帝就抱着“你办事,我放心”和无为而治的态度,安心让日子天天如是过。说起来,万历皇帝还在万历十五年(1587),在殿试中所出的考题是“无为而治”!
 

  张居正出身寒微,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很有抱负,充满理想和信念,一心投效国家。张居正也是万历帝的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还未成年,当时还是太子的朱翊钧。张居正对这未来皇帝寄予厚望,要使他成为千古明君,用心良苦。朱翊钧也对张居正毕恭毕敬,尊称他“先生“。

  张居正当了十年的首辅,辅助十岁登基的万历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实际上却是有实无名的君王。张居正肩负国家重任,勤奋工作,“以天下为己任,不畏讥弹,敢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万历朝的大儒李贽称张居正为“宰相之杰”,清代人说:“明只一相,张居正是也。”

  死后被撤销谥号

  张居正担任首辅的十年期间。明朝正处于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整个封建制度开始走向没落。是他推行万历新政,实行政治整顿和改革,经济得以恢复力图振兴颓势,使衰败的明王朝一度恢复生机,出现短暂的中兴,所以有人称他为“救时宰相”。

  张居正也是个有争议性的人物,很多史学家对他的评介,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把“伟大与渺小、无情与重义、拒贿与好谄”集他一身。说他徇私,善于权谋,独断专行,待人不善,搞两面派,陷害他人,表里不一,生活奢侈……虽然说盖棺论定,但是后世的历史学者,仍然还对他的功过,重新审视、定位。

  最令人惋惜的是,在张居正死后不到两年,就被人弹劾。时年21岁的万历帝竟然立即剥夺他在张居正死前九天所封赐的“太师”荣誉,撤销“文忠”谥号,而且更进一步抄他的家。

  可怜被困在张府内老弱妇孺,有十余人口活活饿死。长子张敬修也含恨自缢身亡,次子张嗣修被流放。

  万历帝对待一手扶持自己的恩师,竟然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这种失去理性行为,有人认为是万历帝因为长久处于张居正的严厉管教约束之下,以及感觉到威权震主的一种反叛心理变态的发泄表现。

  张居正居功至伟,万历帝是很清楚的。而且万历也表达过感恩报恩之情。故此《明神宗实录》(神宗是万历帝)有记录万历所说:先生大功,朕说不尽,只看顾先生的子孙。 后来万历这样毫无情义行为,也是历史上认为匪夷所思的事。

  不过,公道自在在人心,人还是有良知的。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相信也是史无前例。家破人亡的张居正,竟然使到当年要推倒他的反对派,抛开恩怨,义无反顾为他鸣冤;有曾被张居正打压、贬职、罢官的人如赵锦,翰林院侍讲学士于慎行上书求情和宽恕张居正;连因得罪张居正而引退的工部右侍郎陆光祖,复官后出任吏部侍郎,因为维护张居正,又再被降职。因政见不同被张居正处以廷杖八十,打到残废的都御史邹元标,还拖着一条拐腿为昭雪张居正而奔走呼号,不念旧恶,称赞张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