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安德海是假太监?大太监安德海是怎么死的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3/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安德海身为清朝的大太监,也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据说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净身入宫, 但是传闻中又有人说他不是太监。和慈禧太后有私情,深的慈禧的喜爱。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由于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 奕訢 之间的秘密联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 ...

   安德海身为清朝的大太监,也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据说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净身入宫, 但是传闻中又有人说他不是太监。和慈禧太后有私情,深的慈禧的喜爱。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由于充当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秘密联系人,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了朝中显赫的人物。

  安德海成了总管大太监后,开始妄想干预起朝政。安德海深知,两宫皇太后都是女流,深居宫中,他有办法应付。而恭亲王奕訢本是咸丰帝的胞弟,政变后又当上了议政王,掌握了军机处和总理衙门的大权,是一个有真正实权的人物,是自己专横跋扈的大障碍,必须设法搬掉这块拦路石。

大太监安德海-历史网

    于是,他经常在慈禧太后面前说奕訢的坏话,而慈禧也正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权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谋下,慈禧借用一个御史弹劾奕訢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亲手写诏书,以“虽无实据,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议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淮干预一切公事。
    一个月后,又以奕訢“深自引咎,颇知愧悔”为由,下令让奕訢“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无庸复议政名目”。慈禧在这一反一复之间,既轻而易举地革去了“议政王”的名位和权力,又继续使用了奕訢,扫除了对自己的威胁。

  安德海得逞之后,又玩弄种种伎俩,以功名利禄为钓饵,培植党羽,广交朝臣,一时间安得海门庭若市,权倾朝野,人们把他比做明朝宦官魏忠贤

  恃宠而骄的安德海,虽然只是六品的蓝翎太监,却连小皇帝载淳、恭亲王奕訢等朝中大臣亦不放在眼里。安德海还经常搬弄是非,挑拨同治和慈禧太后的母子关系,使得小皇帝常被慈禧太后训斥。他目无皇帝,越权胡为,已经到了令同治皇帝忍无可忍的地步。

  同治八年(1869),久在宫闱的安德海想出宫游玩并借机敛财,遂借口预备同治帝大婚典礼,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获得慈禧太后许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带领着一班随从,前呼后拥地出京了。   
    有鉴于明朝太监专权祸国的历史教训,清朝对内廷太监的管理一直异常严格,坚决防止太监干预朝政。开国之初,顺治帝就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对太监管理做出了规定:

  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   

  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

  三、不许招引外人;

  四、不许交接外官;

  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

  六、不许假弟侄名色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严禁太监干政的上谕铸成铁牌立于宫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上谕后来成为清朝皇室的祖宗家法,但凡有太监触犯,多会被处以极刑。同时《钦定宫中现行则例》还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安德海当时只是六品蓝翎太监,仗着慈禧太后的宠爱,在未知会任何官方衙门的情况下,便违反祖制、擅出宫禁,最终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安德海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一路又过于威风张扬,因此在途经山东德州境内时,德州知州赵新闻讯对此颇感费解:既是钦差过境却为何未接到“明降谕旨”并部文传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军机处外发公文,沿途地方官员按礼迎送)?仆役下船购买物品也未出示“传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员由兵部签发身份证件,途经各地,不需花钱买东西,可凭证取得地方官府供应的物资)。为谨慎起见,赵新立即将此事上报巡抚丁宝桢。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