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中国古代十大高僧 唐玄奘仅排第五(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3/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典型地体现了其唯心观点。慧能认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们在选择成佛道路时,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这样就可以解脱苦难。 延 ...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典型地体现了其唯心观点。慧能认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们在选择“成佛”道路时,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这样就可以解脱苦难。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益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真身塑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义净

  古代十大高僧NO.6 著名唐僧:义净

  义净(公元635—713年)俗姓张,字文明,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一说齐州(山东省济南市)山荏人,唐代高僧,为我国著名之经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于咸亨二年(671)经由广州,取道海路,经室利弗逝(苏门答蜡巴邻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礼鹫峰、鸡足山、鹿野苑、祇员精舍等佛教圣迹后,往那烂陀寺勤学十年,后又至苏门答蜡游学七年。历游三十余国,返国时,携梵本经论约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阳,武后亲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其后惨与华严经之新译,与戒律、唯识、密教等书籍之汉译工作。自圣历二年(699)迄景云二年(711),历时十二年,译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传有部毗奈耶等之诸律大多出自其手,与鸠摩逻什、真谛、玄奘等共称四大译经家。师于译述之余,亦常以律范教授后学,盛传京洛。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并首传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备载印度南海诸国僧人之生活、风俗、习惯等,系了解当时印度之重要资料。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寿七十九。建塔于洛阳龙门。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