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清代满族爱吃猪肉 皇太极爱吃烂猪肉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2-13/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满族喜欢吃肉,尤其爱吃猪肉。每逢年节及喜庆日子都要杀猪,合家或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共食。就跟西北人爱吃羊肉牛肉是一个道理,满族入关后,还是依然保持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由于向汉族学习,清皇宫也开始出现了各种炒菜。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还非常简单 ...

   满族喜欢吃肉,尤其爱吃猪肉。每逢年节及喜庆日子都要杀猪,合家或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共食。就跟西北人爱吃羊肉牛肉是一个道理,满族入关后,还是依然保持他们原有的饮食习惯。由于向汉族学习,清皇宫也开始出现了各种炒菜。
 清入关以前,宫廷宴席还非常简单
据《满文老档》记载:“贝勒们设宴时,尚不设桌案,都席地而坐。”菜肴,一般是火锅配以炖肉,猪肉、牛羊肉加以兽肉。努尔哈赤出席的国宴,也不过设十几桌、几十桌,吃的也是猪、牛、羊,以及其他兽肉,他也和大家围拢一起,席地而餐,用解食刀割肉为食。清入关后,这种情景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皇太极-历史网

  那时,吃肉对皇家来说也一顿传统美味,厨房将猪肉用清水煮熟后,分成白肉、血肠、猪头、肠、心、肝、肺等分别装盘,不配任何蔬菜,蘸上作料吃。皇太极也喜欢这么吃,他还从猪大骨上剔下来的软烂猪肉,蘸以作料下酒,与大臣同乐。

  清宫里的饽饽品种达十多样

  努尔哈赤、皇太极在沈阳期间,饮食文化在注重向汉族学习的同时发生了变化。在菜品上,出现了各类的应时炒菜、炖菜。面食上,将过去的炒面为主,改成蒸煮为主,并制成各种饽饽,其中有包馅的,也有不包馅的,如年糕、豆包、年火勺、豆面卷子、苏叶饼、沙琪玛等。

  其中,豆面卷子就是用黄黏米碾成面,蒸熟后裹以炒熟的豆面,擀成卷切块即成。因为滚上了熟干豆面,所以我们今天又把它称为“驴打滚”。苏叶饼,也叫苏叶饽饽。使用黄米面做小饼,内装豆馅,揉成团状,外裹紫菜叶,然后蒸熟而食。具有苏叶的芬芳清爽味道。

  沙琪玛很多人都吃过,它来自满语音译,意为“金丝糕”。也有传说是在清太祖时,以擅制此糕的大将军名字命名。制作沙琪玛用鸡蛋、油脂和面粉,细切后油炸,再用饴糖、蜂蜜、芝麻、青红丝、瓜子仁等搅拌沁透,甜脆可口,为待客佳品。清朝入关之后,沈阳制作的沙琪玛,还年年送往京城呢。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