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苏幕遮 周邦彦的故事(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23/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作者周邦彦所著作的词大多是以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因此在诸多在周邦彦的名句中,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像诗词《少年游·并刀如水》中“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 ...

作者周邦彦所著作的词大多是以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因此在诸多在周邦彦的名句中,当然也少不了这些,像诗词《少年游·并刀如水》中“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就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情人李师师所写的著作,而后来李师师也是为了纪念他吟唱了周邦彦所写的一首《兰陵王柳》,使得这两句诗名流千古,成为周邦彦的著名诗句。

关于周邦彦的诗词在艺术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也难怪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周邦彦的一落索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落索》是一首周邦彦为女子所作的词,全篇写的都是女子的样子和感情,是一首闺情之作,据说是周邦彦年轻时结识了一些歌妓,为他们所写。

周邦彦集

周邦彦集

上阕写这位女子的眉毛是如此的秀美,仿佛可以和春天的青山竞争,可惜现在时常愁眉不展。美女有一对美丽的柳眉,可是天天皱眉自然也不糊好看。所以词人劝她,不要让泪水滴到花枝上打湿花瓣,担心花儿因此也像人那样消瘦。原来女子内心的愁苦已经是她面容消瘦,这三句里的“花”其实就是女子本人,说是不要流泪落在花上,其实是在说女子不要哭泣。而拿花的消瘦来衬托人,是诗词中常见的手法,比如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

下阕,女子已经很久没有吹奏玉箫了,她那清润的箫声也不复存在,因为世上懂她的知音太少。这就暗示着过去女子是有知音的,而如今这般景象也肯定是那位知音不在的原因。如果想知道女子为何天天都倚着栏杆发愁的话,那不如就去问问那亭子前的那颗柳树吧。“柳”在古诗词中一直是离别的象征,更是离愁别绪哀伤的化身。在这首词里,欲知女子的愁苦要问柳树,这大概是因为她曾经和那位知音就是在此处分别的吧,而她天天倚着栏杆,想来也是在等着他回来的那一天。

这首词写女子的闺情,写到了女子的寂寞凄清,也写到了她的离愁和思念,但好就好在她思念的不止是爱情,还有知音,这是歌妓的独特经历和感情。

北宋词人周邦彦点绛唇赏析

《点绛唇》是周邦彦从京城回到故乡时有感而发所作。“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周邦彦《点绛唇》

周邦彦《点绛唇》

开头一句的“辽鹤”是用典,传说中有个辽东人,外出学道,后来化身为鹤,飞回故乡。词中的这只鹤就是词人自己,他回到了故乡,可是故乡却是可以勾起他无数伤心难过的地方。后两句的“鱼浪”也是个典故,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除了鸿雁可以传递书信,其实还有游鱼。原来,故乡有一个词人过去的爱人,但是等他们分隔两地后,一直从来没有寄过一封信。这也就是词人回到故乡后伤心落泪的原因。

“凭仗桃根”还是用典,是说让女子的妹妹来转达,说的是自己的凄凉。为何要靠她的妹妹来转达呢,因为多年过去已是物是人非,女子大概早已嫁为人妇,词人不能再直接去找她,所以要避嫌。一句“愁无际”短短三个字,真的是悲凉愁绪无边无际。而旧日的衣服袖子上,到现在还留着女子当时在东门送我时留下的泪水。词人看到旧日的衣服,想到是过去的感情。当时的泪水自然是不能留到现在的,保留下来的其实是感情,是回忆。如此道来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整首词用了好几个典故,但并没有刻意之感,因为这是正是词人的真实感情,说是怀乡,实则是怀人。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出自哪里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