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13/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这首词生动地描述了蜀国国君与花蕊夫人夏日夜晚在池边纳凉的故事。据悉,这位花蕊夫人与三代的国君都有关系,可谓是风华绝代,出尘绝艳的美女子。“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前两句以十分夸张的笔 ...

这首词生动地描述了蜀国国君与花蕊夫人夏日夜晚在池边纳凉的故事。据悉,这位花蕊夫人与三代的国君都有关系,可谓是风华绝代,出尘绝艳的美女子。“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前两句以十分夸张的笔墨来描写了花蕊夫人的特点,说他满身香味,肤若寒冰。接下来写的是二人乘着月色出来乘凉的画面,湖边凉风习习,天上星光点点,在这迷人的月色下,花蕊夫人不由地感怀起时光的荏苒。

整首词中着重刻画了花蕊夫人的美丽的姿态,同时把乘凉写的温柔缠绵,给人以无限的想象。

苏轼的点绛唇主要内容是什么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点绛唇·红杏飘香》,出自《苏东坡全集》,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在《东坡词拾遗》 中介绍过这个词的写作背景,在宋神宗煕宁年间(公元1074年)苏轼还在京上读书,这首词也是抒发了作者忧郁、求而不得却又十分不舍的心情。

苏轼图片

苏轼图片

这是一首追忆过去的回忆过往而思念自己心爱之人的词。上片主在追忆过去,红杏虽然是眼前的景色,但是作者却通过眼前的红杏看到了过去的情景,朱户和小楼也暗暗指出那个伊人的身份和居住的地方,隐隐流露出些许温馨的感觉。而下片主要就是思念伊人和抒发自己心中的感觉了,不管是对着残烛还是自己伤感春日的离别,都是因为思念心爱的人,虽然知道已经回不到过去那样的日子,可是却依旧迷恋这种感觉而无法自拔。

这首词在结构上虽然让人感觉婉约回转,但是细细看下去就会发现其中的环环相扣,紧密结合。

从开始的时候描写两个人之前相处的意境到现在只剩下相思之心,这种前后不同情景的对照写法给人营造出一种忧伤心酸的感觉和空留悲叹的氛围。通过描写红杏、黄昏雨等景物,使整首词都处在凄美空灵的意境中,让词人自己也觉得无法自拔,将那中忧伤唯美却又婉约的情感描写的淋漓尽至。苏东坡善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他在其中通过事物的本体而联想到更深的意蕴,甚至以物思人,托物寄情,抒发了词人深切的感情。

苏轼行书有什么特点

苏轼生于1037年,卒于1101年,是宋代的大文豪,其诗词歌赋以及散文成就都是非常高的,同时苏轼还是一位在书画领域颇具造诣的大家,擅长行书与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后世很多人都曾经学习苏轼的书法,苏轼的书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阅历的增加可以说越来越成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轼行书

苏轼行书

苏轼的书法受到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的影响比较大,但是却又不拘泥于任何一家,自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苏轼自己说“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曾经评价苏轼的字“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轼的字已经达到了自己独特的意蕴。苏轼一生坎坷,胸襟气度非凡,见识过人,其书法更加的丰腴跌宕,天真浩瀚,特别是行书更是气势恢宏,超凡脱俗。所以当时有很多人向苏轼学习书法,其中包括友人王定国、赵令畤等。

苏轼的行书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很多人都喜欢苏轼的行书,对其行书大加赞赏,并且进行学习,其中不乏有许多的历史名人,包括李纲、韩世忠、陆游,吴宽,清代的张之洞等,由此可见苏轼行书的出类拔萃。

现代人也有非常多的人喜欢苏轼的行书,所以2008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苏轼行书》一书,其中收录了苏轼留存下来的行书作品,据说销量非常不错。

苏轼著名的古诗有哪些

苏轼留下了许多的文学作品,其中他的古诗词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