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解密 >

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介绍(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0-28/ 分类:历史解密/阅读: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 ...

同时分封制的内容还显示出这是一种以子嗣为传承方式的分封制度,虽然在分封制的内容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每个诸侯或者藩王都可以将这种地位传承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诸侯或者藩王的地位将会一直传承下去。从分封制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诸侯和藩王虽然在各自的封地上享有统治权,但是这种权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才显示出来的,归根结底这一切最终还是集中到君主的身上。也就是说分封制的内容还是为君主直接服务的。

分封制是否重视宗法观念

分封制在封建社会持续了很长时间,在许多朝代都受到了君主的重视和重用,在西周时期这个制度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可以说作为贯穿整个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分封制有着很重要的积极作用。许多人对于封建社会的认识都停留在思想封建保守上,在古代时期还是比较重视一些陈旧的观念的,那么分封制重视宗法观念吗?

分封制图解

分封制图解

分封制作为古代的重要制度其实还是比较重视宗法观念的,为什么说分封制重视宗法观念呢?其实从这种制度的基础上就可以看出来,分封制的基础是建立在宗法制上的,而宗法制其实就是依靠血缘而存在的,在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是比较重要的,自从父系社会开始存在之后,血缘就成为了一种社会枢纽,不管是继承财产还是地位,都是要以嫡长子作为主要的对象的,而分封制的基础正是这种血缘关系,所以说分封制还是很重视宗法制度的。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证明分封制重视宗法观念呢?这还要从分封制的概念说起,分封制就是在君主的统治之下,将国家的领土分成一定的数量,然后让诸侯进行管理和统治,也就是说这一切都是在君主的认可和统治之下的,在君主的眼中等级制度是非常严肃和森严的,而这些等级的确定所依靠的依旧是血缘,这样看起来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明分封制都是比较重视血缘关系的。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分封制对于宗法制度是非常重视的。

分封制的局限性介绍

在古代君主的权力总是处于最高领域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挑衅或者干扰君主实行权力,但是随着功臣和总是越来越多,君王也觉得这些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了减轻这种矛盾带来的伤害,君主开始将国家的领土分封给这些人,然后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土上行使权力,帮助君主掌控地方上的政权和管理,但是最高的决定权和统治权依旧掌握在君主手中,这就是分封制出现的原因了。不得不说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历来受到君王的喜爱,但是同时分封制局限性也暗示了这种制度始终是有缺陷的。那么分封制局限性是怎样的呢?

西周分封示意图

西周分封示意图

分封制的局限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分封制的局限性要从君主的角度来考虑,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矛盾这一点是存在的,但是分封制也同样将君主权力中很大一部分外放,这样一来诸侯在自己的国土上权力就容易过高,相当于诸侯国有了自己的政权,那么在君主能力过低或者是政权空虚的时候,对诸侯国的制约相对就弱了。

另外分封制的局限性也要从诸侯方面来说一说,各个诸侯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政权,若是君主一直强盛或许还可以保持相安无事,可是若是君主权力相对较弱的时候,而诸侯国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就更加明显了,经济上独立政权上还处于较为自由时期,那么这样一来很容易引起国家政权的割据,诸侯间也难免会引起战争。

分封制与郡县制关系介绍

分封制与郡县制同时都是古代君王掌握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分封制出现的时间要在很早之前,而且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到了周朝才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完善,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社会还是产生了许多有利影响的。但是到了周朝后期王室的权力渐渐衰退,从而引发战乱,秦朝统一之后郡县制开始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分封制,那么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