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历史考古 >

马坝人生存环境如何 马坝人时期的地层、地貌如何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7-07-04/ 分类:历史考古/阅读:
马坝人生存环境如何 奥地利地质调查局局长、著名大学教授、地质专家汉斯仙洛布先生参观考察马坝人化石遗址从动物群的组成可以看出,适应潮湿温热环境的种类稍占多数,如水鹿、獐鹿、水牛、巨貘、中国犀、大灵猫、花面狸等等,而这里面不少种类是林栖性的。 ...

马坝人生存环境如何 马坝人时期的地层、地貌如何

  马坝人生存环境如何

  奥地利地质调查局局长、著名大学教授、地质专家汉斯·仙洛布先生参观考察马坝人化石遗址从动物群的组成可以看出,适应潮湿温热环境的种类稍占多数,如水鹿、獐鹿、水牛、巨貘、中国犀、大灵猫、花面狸等等,而这里面不少种类是林栖性的。

  动物群中有些种属不适应潮湿气候,而更适应于凉爽甚至偏冷气候,如金丝猴、大熊猫、小野猫、豪猪、纳玛象等;也有个别是喜欢干燥环境的,如最后斑鬣狗;其余的种属多为广栖性。因此我们认为,马坝人时期正好处于一种温带生态环境中,并非处于一个亚热带的冰期气候环境。

  造成这种结果只能是冰期或冷期的到来,在这个时候,全球性的降温已经出现,地处粤北山区中部的马坝地区的气候虽然不会出现冰川,但不可能仍然保持原来的亚热带气候,而是变成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夏季里温热多雨,春秋季干爽凉快,冬季则稍为偏冷。当地属粤北山区,除受纬度的控制外,还受垂直气候带的影响,因而动物群的成分更加多样化。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坝古人类生存的时候正处在冷期到来之际,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区,气候仍然是适宜的,周围的生态环境既有茂盛的森林存在,同时还有广阔的水域,除在较高的山上有可能出现局部的山麓冰川外,绝不会大面积出现冰川。在夏季,气候变得较炎热潮湿,到处一片生机盎然,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适宜的环境。我们的祖先马坝人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繁衍、生息的。

  马坝人时期的地层、地貌如何

  马坝人头盖骨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均出于广东曲江县马坝镇西南约1.5公里处南北向排列的名叫狮子岩的两座小孤峰。南者称“狮尾”,高距地面147米;北者称“狮头”,距地面60余米,统称为狮子岩。狮子岩由石炭纪的石灰岩组成,孤峰内溶洞甚多,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与今天洞外湖面高度相当的发育于山麓基部的溶洞。这层溶洞大小不一,小者纵深只几米,大者可达百余米.贯通整座峰林。其洞顶一般平坦,洞内常堆积有绛红色粘土与石灰华互层,是近期地下水活动的产物,其中偶见少量轻度石化的兽骨和新石器时代的陶片、磨制石镞。以至打磨制石器等文化遗物。堆积物中则往往掺有灰褐色的富含钙质小结核的成份,但都显得松散。

  第二层溶洞洞顶的相对高度约10米。洞顶十分平坦,洞内堆积可见厚度平均可达4米,为粘土和石灰华互层。层面水平,层理清楚。据观察,一般可分为三大层:上层较薄,堆积物含粘土较多,颜色为褐红色,内含少量结核,胶结程度不高;中层较厚,堆积物含砂量较多,色偏浅褐黄色,颗粒较粗,分选不匀,胶结程度较高;下层堆积甚厚,含粘土量较多。化石多见于堆积物的上部(即上、中两层)。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