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剑的铸造过程:夫差剑是如何铸成的?

论剑历史网 - www.80065.cn/2017-05-23/ 分类:未解之谜/阅读: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古代人眼中,吴钩指的就是优良的兵器。说到优良兵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吴王夫差剑了。吴王夫差剑作为吴钩精品,吴王夫差剑的故事也十分温馨动人。吴王夫差剑作为吴王夫差的权力象征,等到吴国灭亡后 ...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古代人眼中,吴钩指的就是优良的兵器。说到优良兵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吴王夫差剑了。吴王夫差剑作为吴钩精品,吴王夫差剑的故事也十分温馨动人。吴王夫差剑作为吴王夫差的权力象征,等到吴国灭亡后,吴王夫差的权力也随着吴王夫差剑而散落在中国各地。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

遗憾的是,苏州作为吴国文化的发源地,苏州境内却没有一把吴王夫差剑。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苏州政府和苏州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征集春秋时期吴国带有铭文的青铜器。虽然苏州博物馆一直为之努力着,但是未能如愿,直到王振华、王淑华夫妇出现。王振华、王淑华夫妇是台湾古越阁的主人,夫妇俩的祖籍都在浙江一带,后来两人去台湾后,便开办了古越阁。1991年,王振华、王淑华夫妇在香港以重金购买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吴王夫差剑。

1995年8月,故宫博物馆为了庆祝建院40周年,特地邀请王振华夫妇举办了“台湾古越阁藏青铜兵器精粹展”。王振华夫妇每年都要回一次苏州,和苏州文博界人士有着密切的往来。苏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得知王振华夫妇收藏有吴王夫差剑后,便打算从王振华夫妇处购买吴王夫差剑。在双方的长时间的沟通下,王振华夫妇同意将吴王夫差剑转卖给苏州博物馆。于是,吴王夫差剑才得以回到故土。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锋利度

苏州是春秋时期吴国文化的发源地。众所周知,吴越两国拥有非常精湛而又高超的铸剑技术。但是比较遗憾的是,苏州境内并未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为了弥补这一遗憾,苏州政府联合苏州博物馆,以重金征集了台湾古越阁的58件青铜兵器,其中就包括吴王夫差剑。吴王夫差剑被称为“吴老大”,是目前已知的九把吴王夫差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把青铜剑,有着“国宝”之称。

相关单位得到吴王夫差剑后,便测试了吴王夫差剑锋利度。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纸,只需将吴王夫差剑剑刃在纸上轻轻地划过,便能看见完好无缺的纸张立马被隔成了两半。由此可见,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吴王夫差剑,它的锋利度依然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吴王夫差剑外形特点的同时,也提及了吴王夫差剑锋利度。苏州博物馆馆长助理说,每一次触碰吴王夫差剑都需要小心翼翼,因为吴王夫差剑剑刃太过锋利,如果一不小心的话,就会割破手指。


现存于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把宝剑。和其它出土了的吴王夫差剑相比,这把吴王夫差剑不但没有过多腐蚀,而且刀刃的锋利程度,完全不减最初刚铸造成功的样子。根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把吴王夫差剑刀刃极其锋利,堪称削铁如泥。没想的是,时隔两千五百多年,吴王夫差剑依然锋利无比,寒光逼人。

吴王夫差剑特点

5ZC0546L5aSr5beu5YmR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特点鲜明,极具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宝剑特色。通过观察吴王夫差剑剑身,便可看出吴王夫差剑特点。如果按类别区分的话,吴王夫差剑属于宽格有箍剑。这种宽格有箍剑集装饰与实用于一体。宽格剑比较好佩带,即使在战场上,宽格剑都能发挥出极大的攻击优势,便于握持的宽格剑,有利于劈和刺,在实战中能有效的发挥自身所具备的优势。

单从剑身来看,吴王夫差剑的棱脊、凹弧截面较为突出,而弧线内收的刃部更加具有杀伤力。据记载,收藏于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剑身长58.3厘米,宽5厘米,格宽为5.5厘米。这把吴王夫差剑剑身含有一层蓝色薄锈,因保存完好,所以这把青铜剑,刀锋极为锋利。剑身近锋处有着明显可见的收狭,两侧刀刃呈弧曲形。剑身刻有兽面文,并且还用绿松石作镶嵌,以此来凸显吴王夫差剑的美观和高贵。

圆茎实心是吴王夫差剑又一大特点。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细细的凹槽,凹槽中镶嵌着绿松石。由于年代久远,所以凹槽中的绿松石所剩无几。圆盘形首,铸有多圈同心圆凸棱,这些同心圆凸棱精致美观,是铸剑者心血的凝聚。吴王夫差剑剑首是用不同的合金打造而成,剑身上刻有十字铭文,分别是“攻痦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其它八把吴王夫差剑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吴王夫差剑铭文

5ZC0546L5aSr5beu5YmR

吴王夫差剑

在吴越两国的青铜剑中,最受人瞩目的便是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了解吴王夫差剑基本情况得知,吴王夫差剑长58厘米,剑身中脊和刀缘部位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吴王夫差剑铭文十分引人注目,上面写着“攻玫王夫差,自乍其元用”十个字。截至目前,我国共发现了九把吴王夫差剑。每一把吴王夫差剑的规格不相同,所以吴王夫差剑铭文也不尽相同。

据记载,河南辉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铭文是“攻痦王夫差自乍其元用”。湖北襄阳蔡坡出土的吴王夫差剑铭文是“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河南洛阳中州中路出土的吴王夫差剑铭文是“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十个字。但是因为锈蚀,这把吴王夫差剑只能看见“王夫差……其元用”六个字。安徽寿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剑身写着“攻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十个字。纵观现存的吴王夫差剑,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剑身上大多刻着“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十个字。

不管是吴王夫差剑还是越王勾践剑,它们身上都刻有不同的铭文。这种铭文不但可以表示佩剑者或者铸剑者的身份,而且还具有美化宝剑的作用。吴王夫差剑铭文是一种典型的鸟虫文字。鸟虫文字高贵而华丽,极具装饰效果。了解鸟虫文字发展历史得知,鸟虫文字流行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很多诸侯国君主都会在佩剑上雕刻这种文字,以彰显高贵的身份和地位。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青铜剑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7384656 邮箱:Administrator@81108.net | Copyright Www.80065.Cn.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18018442号-9 |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