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科学探秘 >

这个机器人手臂可用意念控制!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11-21/ 分类:科学探秘/阅读:
据新加坡报道,日本一家公司开发新科技,造出可通过思维控制的辅助式机器人套装和机器人肢体,可以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行走,以及帮助工人搬运重物体。 在日本川崎市的展示会上,工作人员展示了这款脑控机器人手臂,并表演了如何使用思维控制机器人手臂。 日 ...

据新加坡报道,日本一家公司开发新科技,造出可通过思维控制的辅助式机器人套装和机器人肢体,可以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行走,以及帮助工人搬运重物体。

在日本川崎市的展示会上,工作人员展示了这款脑控机器人手臂,并表演了如何使用思维控制机器人手臂。

日本发明可用意念控制的机器人手臂

日本发明可用意念控制的机器人手臂

在穿戴这类配件后,当佩戴者想要移动肢体时,大脑会向自身肢体发出动作信号,机器人配件能检测到通过皮肤流动的微弱电脉冲,然后以完全符合自然肢体的方式移动,提供佩戴者需要的支撑力。

意念控制技术原理

要想搞明白究竟是如何利用“意念”操控物体,首先必须要理解“脑电”的概念。“意念”操控,是利用人类的脑波操控,相关的科学研究已经超过半个世纪。通俗地讲,人类在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时都在放电。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会产生5~6毫伏的电压,而思考问题时大脑会产生0.2~1毫伏的电压。

如果用科学仪器测量大脑的电位活动,那么在荧幕上就会显示出波浪一样的图形,这就是“脑波”。脑波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特征,和大脑的意识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

日本发明可用意念控制的机器人手臂

日本发明可用意念控制的机器人手臂

人在兴奋、紧张、昏迷等不同状态之下,脑电波的频率会有明显的不同,约在1~40赫兹之间,依照不同的频率,脑波又被进一步分为不同波。当人在一定的压力之下精神高度集中时,脑波的频率在12~38赫兹之间,这个波段被称为波,是“意识”层面的脑波;当人注意力下降,处于放松状态时,脑波的频率会下降到8~12赫兹,这被称为波;进入睡眠状态后,脑波频率进一步下降,被分为波(4~8赫兹)和波(0.5~4赫兹),它们分别反映的是人在“潜意识”和“无意识”阶段的状态。正是因为脑波具有这种随着情绪波动而变化的特性,人类对于脑波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可能。

电影《阿凡达》中所展现的实际上是一种叫做脑机接口的技术(Brain-Computer Interface,简称BCI),是指在人脑与计算机等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的连接通路。通过对于脑电信息的分析解读,将其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动作,这就是用“意念”操控物体的基本原理。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