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皇帝列表 >

北齐孝昭帝高演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1-11-13/ 分类:皇帝列表/阅读:
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齐第三位皇帝(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孝昭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 基本概述 北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在位560 ...
高演(535年~561年11月23日),字延安,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齐第三位皇帝(560年9月8日~561年11月23日在位),孝昭帝。他是东魏权臣高欢的第六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同母兄弟。


 

  基本概述

  北齐孝昭帝高演(535年—561年;在位560年—561年),字延安,北齐第三任皇帝。

  他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六子,文宣帝同母弟。美姿貌,有气度。

  肃宗高演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朝起开始参预朝政,政治经验逐渐成熟丰富,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大臣趋炎附势,惟高演满脸忧愁,不时直谏。其兄文宣帝临终时,表示必要时皇位可以相让,唯不可伤害高殷。废帝即位,独揽朝政。560年,高演发动政变,废高殷为济南王。高演登上皇帝宝座,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

  肃宗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在北齐六帝之中,只有肃宗称得上是德才兼备,可惜他在位时间不长,即位翌年,高演便因坠马事故重伤而死,在位仅两年,终年仅27岁。

  高殷被废的时候,娄昭君命儿子高演发誓决不伤害孙子高殷性命,但最终高演还是虑有后患,于次年将高殷秘密杀害。不久高演即出了意外,传说是文宣帝的厉鬼复仇。娄昭君亦对此深感悲愤,不肯原谅高演。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临终时候高演宣布废掉年幼的太子,传位于弟弟长广王高湛。他的谥号为孝昭皇帝,庙号肃宗。

 

  人物生平

  幼时便聪敏过人,有大成之量,得到母亲宠爱。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表风姿出众。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初,进爵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除并省尚书令。参预朝政,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高演忧虑,不时直谏。文宣帝答:“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他素来受文宣帝宠信,因此文宣帝临终时,命高演照顾新君、自己的儿子高殷。乾明元年(560年),高演联合母亲娄太后、弟弟长广王高湛等发动政变,杀杨愔等人,自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相府佐史进位一等,掌握军国大政。不久废掉侄子高殷,登上皇位,改元皇建,时年二十六岁。

齐肃宗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颇留心于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亡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事母至孝,友爱诸弟。即位第二年,高演坠马,伤到肋骨。之前高演封废帝高殷为济南王,并约定不杀害他,但后来违反了约定。

娄太后探病,再三问高殷的所在,高演不应,太后知道高殷已被害,发怒。临终前悔过,叩头求哀。同年去世,在位仅两年,终年二十七岁。为了保住儿子、当时的太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给同母弟高湛。给高湛手书:“宜将吾妻子置一好处,勿学前人也。”希望能使妻子和儿子的性命获全。谥为孝昭皇帝,庙号肃宗,葬于文靖陵。河清三年(564年),百年为高湛所杀,终年十四岁。

  人物点评

  高演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兼盛,帝留心於政事,积极寻求及任用贤能为朝廷效力,政治清明;帝关心民生,轻徭薄赋,并下诏分遣大使巡省四方,观察风俗,问人疾苦,考求得失。并亲征亲戎北讨库莫奚,出长城,虏奔遁,分兵致讨,大获牛马。即位翌年,高演得重病死,在位仅两年,终年仅27岁;为了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传位域长广王高湛。他的谥号为孝昭皇帝,安葬地文靖陵。不愧为北齐难得一见之明君。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