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弦下腔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介绍
弦下腔为越剧主要曲调之一。
1944年,范瑞娟在越剧老调“落字调”“六字调”“尺调腔”等基础上,吸收京剧“反二簧”,与琴师周宝才配合,创作发展成了优美舒展,深情隽永的“弦下腔”。
“弦下腔”属于D调,胡琴定弦1-5。“弦下腔”是“尺调腔”的反调,适于表演悲愤激越的情绪,剧中人物最哀伤时往往用“弦下腔”。如:《梁祝》“山伯临终”;《祥林嫂》“风满天、雪满地”;《红楼梦》“宝玉哭灵”;《单恋》“霍姜妻永别了”;《宝莲灯》“对月思家”等。
《曹植与甄洛》中的“玉佩斑斑凝血泪”、《红楼梦》中“宝玉别林”的前几句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弦下腔”的板式与“尺调腔”一样齐全,表演能力非常强。
她与琴师合作,大胆吸收京剧[反二簧]曲调,首创了优美、抒情的[弦下调]。她的唱腔中的[弦下腔]规范,又独标一格,成为显示流派特色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越剧的声乐艺术。
[弦下腔]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借鉴京剧[反二黄]手法,吸收越剧早期[六字调]的因素发展而来。
弦下腔属于D调,胡琴定弦1-5。由于宫音位置比[尺调]降低了四度,行腔低回深沉,因此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中期,范瑞娟在传统[六字调]的基础上,吸收了京剧[反二黄]旋律因素,在琴师的协助下,首创了[弦下腔]。
[弦下腔]是[尺调腔]的反调,适于表演悲愤激越的情绪,剧中人物最哀伤时往往用[弦下腔]。如[梁祝]中的“山伯临终”,《祥林嫂》中“风满天、雪满地”,《红楼梦》中的“宝玉哭灵”等。[弦下腔]的板式与[尺调腔]一样齐全,表演能力非常强。
[弦下腔]由于调比较低,旋律发展的趋势是“往上翻”,一般常用音区为1—1,下延音区可列低音5,低音4,低音3,高音展开可到高音1,高音2,高音3,甚至可及5,音域很宽。旋律的起伏也较[尺调]大一些。板式也和[尺调]一样,慢、中、快、嚣各种板式一应俱全,因此表现力很强。
[弦下腔]在一些重排或新编剧目中,更是常用于表现悲愤、激越、波澜壮阔的场面。如《北地王·呼天痛号进祖庙》、《情探·海神爷降下勾魂的令》等唱段,唱腔慷慨激昂。音调、节奏、调式、板式等也不同一般。
人物
范瑞娟唱腔淳朴滋实,稳健大方,热情内涵,旋律华采,拖腔丰富,咬字坚实,发音宽厚,具有男性稳健、轩昂的气质。嗓音实,声宏亮,中气足,音域宽,演唱追求刚劲的男性美。演唱时从不追求单纯的舞台效果,而是致力于深入开掘角色内心的思想感情。
范瑞娟戏路极宽,表演上稳健大方,质朴无华。善演梁山伯、焦仲卿、郑元和、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能把梁山伯、焦仲卿、贾宝玉这类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书生演绎得温文而雅;又能把文天祥、韩世忠、李秀成这样的忠臣良将塑造得铿锵刚韧。还善演贺老六、扎西这样的近现代人物。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手串不能带双数吗?手串为什么不能带双数?
传统文化/阅读:4655 -
古代人怎么过中秋节的_古人过中秋节的方式_古人过中秋要做什么
传统文化/阅读:4579 -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如何过中秋节 月饼何时才出现
传统文化/阅读:5034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