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北宋新旧党争的背景及历史影响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2-07-04/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新旧党争,发生在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 背景 神宗改革,拜王安石为宰相,开以新政,是为王安石变法。新政虽切中时弊,但实行上颇有问题,遭到朝中保守党大臣极力反对,是为旧党。 旧党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 ...
新旧党争,发生在北宋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变法新政的执行上所引发的一场党争。

  背景

  神宗改革,拜王安石为宰相,开以新政,是为王安石变法。新政虽切中时弊,但实行上颇有问题,遭到朝中保守党大臣极力反对,是为旧党。

  旧党其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如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王安石唯有晋用吕惠卿、曾布、章惇及韩绛等新人,予以抗衡。新旧党争前后凡五十余年,对北宋的政治产生颇大影响。有时争论只是书生意气之争,司马光批评王安石变法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南人不可当政,司马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皆楚人,必将引乡党之士,天下风俗,何由得更淳厚!”由于新、旧两党更迭执政,王安石曾两度退职,新政时行时废,臣民无所适从。

  过程

  党争最初因为政见不同而起,后来演变成排除异己的夺权之争,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神宗病逝,哲宗即位,司马光执政,几尽罢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在宣仁太后主导下,致力于恢复祖宗旧制,前后历时九年,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几乎全招贬职。蔡确、章惇等被贬至岭南(广东一带),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

  元祐元年(1086年)王安石与司马光相继病逝,守旧派继续掌握大权,党争仍无止息,朝廷分裂成正反两党,得势反对党又分成三派:

  元祐党人—得势—反对变法

  朔党(朔学)—司马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

  洛党(洛学)—二程、朱光庭、贾易

  蜀党(蜀学)—苏轼、苏辙、吕陶、上官均

  元丰党人—失势—支持变法

  洛党朱光庭、贾易等攻击苏轼诬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以为是对先王不敬。这时吕陶、上官均挺身而出为苏轼辩护,史称蜀洛党争(蜀洛朔党争)。至此党争仅沦为意气之争,终使朝纲不振,政风日坏。元祐九年(1094年),宣仁太后病逝,宋哲宗亲政,章惇进京出任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恢复宋神宗的新法,史称“绍述”,意为继承,曾布用为翰林学士,张商英进用为右正言。

  章惇当政期间,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以“抵毁先帝、变易法度”的罪名剥夺了司马光、吕公著的赠谥,绝大部分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又企图追废宣仁太后,为哲宗所止。

  影响

image.png

  宋神宗画像

  余英时说:“党争是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又说“在熙宁变法以前,皇帝是超越于党争之上的;但在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以后,皇帝事实上已与以宰相为首的执政派联成一党,不复具有超越的地位”。

  到了徽宗时期,将章惇则以罪贬逐于外,改用韩忠彦、曾布为相,试图化解新党争,但党争已是无可化解。徽宗只好启用蔡京。蔡京当政,与宦官童贯等勾结,立“元祐党籍碑”,将司马光等人一一定为奸党。

  新旧党争严重恶化了北宋的政治生态,使得北宋陷入不死不休的党同伐异,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之一。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