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河套之议失败后对明朝产生了哪些影响?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22-06-08/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河套之议发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时任陕西总督曾铣见蒙古骑兵驻牧河套,逼近关塞,频频侵扰陕西、山西等地,深为北边之患,先后四次上疏修墙、复河套二策,计划三年内收复河套地区。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军队腐败严重和明世宗的反对 ...
河套之议发生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时任陕西总督曾铣见蒙古骑兵驻牧河套,逼近关塞,频频侵扰陕西、山西等地,深为北边之患,先后四次上疏修墙、复河套二策,计划三年内收复河套地区。由于国家财政困难、军队腐败严重和明世宗的反对,复套之议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成为了内阁首辅夏言革职处斩的导火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影响

  议复河套失败后,朝中大臣及边防诸将无人敢再提收复河套之事,使得边防形势大坏,蒙古扰边之患日益严重。

image.png

  边将对于蒙古诸部犯边不敢言战,只好采取消极防御的方式,固守城池以保无事,“其健者仅能自守而已”。而边防形势千变万化,被动防御只能是贻误战机。明世宗和严嵩等大臣对边事缺乏远见,无统一的边防规划和明确的战略思想,而严嵩为了取得明世宗的信任以逃避责任,对蒙古实行的是一种不战不抚的方式,既不主动出战击退蒙古势力,也不采取招抚手段缓和同蒙古诸部的对立紧张局面,对俺答多次提出的通贡互市的请求也都不予理睬。这使沿边的将领往往无所适从,欲战不能,欲守不利,出现战败局面只能贿赂严嵩寻求免罪,“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益辇金贿嵩”,明朝可以说是有边无防,俺答多次率领蒙古诸部骑兵长驱直入,给明朝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酿成了俺答围攻京师达八日之久的庚戌之变。嘉靖朝俺答诸部的屡屡犯边,使得河套边地岁无宁日,边将死难者甚重,百姓死伤众多,边地疲敝,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