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时期河朔三镇是如何消亡的?
仅从地图上看卢龙、成德、魏博,占据着今河北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的部分地区,统治区域并不大。尤其是魏博,小小区域何以成为唐朝最强的藩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知道安史之乱以安禄山父子、史思明父子死亡结束,然而唐朝并没能把叛军彻底消灭。为了安抚投降的安史旧部,唐代宗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分别封为成德、魏博、卢龙节度使。然而河朔三镇名义上归属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官吏自己任命,财赋也不上交中央,招兵买马,逐渐形成地方割据。朝廷无礼过问,只能采取姑息政策,致使藩镇越做越大。
为了应对河朔三镇,唐朝在中原地区设置众多藩镇,防止河朔三镇的扩张和反叛,同时保护东南财赋可以来供给中央。张国刚在《唐代藩镇研究中》中精辟地将唐代的藩镇分为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以及东南财源型藩镇四大类别。不同藩镇相互制约,而依靠藩镇之间的平衡维系着唐王朝的相对稳定,虽然各个藩镇之间冲突不断,但是一直没再有安史之乱那样大动乱发生。
如果我们向前追溯历史,会发现自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关中和山东对峙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和北周征战多年,直到隋文帝杨坚取北周自立,短暂统一中国后,隋末天下动乱,李唐又与河北窦建德争霸天下,隋唐以关陇贵族为根基,向来与山东士族并不和睦。
因为民间基础不稳,再加上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央权威旁落,中央政府的姑息政策致使河朔藩镇逐渐做大。尤其是魏博的田承嗣,自身出身门第不高,为了加强军事实力,从底层军人中提拔亲信,逐步形成牙将集团。牙将集团发展到最后以至于地方节度使的废立也由他们决定,进而形成牢固的地方职业军人利益集团。一旦有违背地方集团的利益,马上就起来反叛。
然而这个利益军团虽然实力强大,但是眼光多局限在地方利益上,自身对于并没有很野心取唐王朝而代之,他们更多地集中在维护地方自身利益上,逐步形成相对保持的地方势力,当然藩镇和藩镇之间的彼此制约也限制了一方藩镇的做大。
直到朱温等新式军阀出现,有野心也有势力,打破藩镇之间的均衡,取代唐王朝,建立后梁。又经历五代十国几十年时间,才逐步将河朔三镇的地方势力消磨殆尽。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