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庙号分为称祖和称宗的原因及区别

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也高冷地说了一句:我才不学秦始皇呢——于是又恢复了谥号的制度。从那时候起,皇帝们又开始有谥号了。如汉武帝、汉献帝、隋炀帝。明清两朝,又有一些另类,不称帝,也不称祖或者宗了,仅仅朱元璋称明太祖、朱棣称明成祖,还有后面的明英宗,但是朱元璋更多时候被后人称为洪武帝,朱棣称为永乐帝。为什么呢,明朝以后,皇帝一辈子只用一个年号了,朱元璋用的是洪武,朱棣用的永乐,爱新觉罗·玄烨用康熙,爱新觉罗·弘历用乾隆,从登基到退位都没有更换过
有人要问了,怎么刘邦叫汉高祖呢?这事你得问司马迁。人家刘邦的“高”字是谥号,明明要叫汉高帝,或者用庙号叫汉太祖,谁知道司马老先生怎么就把这俩名字混在一起了,就变成了汉高祖。那么,为什么到了唐朝就用庙号了呢?庙号又是什么呢?前文说过,谥号是对某个人一生的作为来作总结的,到了唐朝,大家总觉得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总结实在说不完皇上的丰功伟绩。于是,谥号的字越来越多,比如李世民的谥号,就是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实在太长了。甚至到了清朝,谥号都有十几个字。为了说得方便,于是大家就改称皇帝的庙号了。
那么庙号是什么呢?
庙号是皇帝家族供奉于太庙时,对先人的称呼。但是,庙号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的。在汉朝时,没有真正的丰功伟绩,是没有资格享有庙号的。你想想连汉景帝都没有庙号,想得这种殊荣得多难!到了后来,皇帝们为了尊敬先人,不再过于计较是否有功绩了,所以皇上们都有了庙号。而庙号里的字,也是有褒贬的不同含义的,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即使是庙号也分两种格式,有的称祖,有的称宗,二者有何区别?
一般,开疆拓土的皇帝才有资格称祖,所以大部分祖都是开国皇帝,曰高祖,曰太祖。到了曹丕篡汉时,老曹家爱慕虚荣,就都给自己起庙号为祖,如魏高祖曹丕,魏世祖曹睿,其实都是很有水分的。到了后来,皇帝们也开始遵守庙法,祖字也不再泛滥,只有确实有不世功业的皇帝才能称祖。如忽必烈,打下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蒙古铁蹄踏到东欧,曰元世祖;如顺治皇帝,在位时女真人入关一统中原,曰清世祖;如康熙皇帝,文治武功,《清史稿》称他“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故曰清圣祖。
总而言之,“谥号”、“庙号”、“尊号”都是封建时代朝廷大臣对大行皇帝(已经去世的皇帝)或当朝皇帝的一种政治性评价。其本意在于激励或警告君主勤政爱民,给国家带来安定和富庶,但是随着君主权利的扩张,它们渐渐远离其初衷,最后彻底演变成为君主权利华美的装饰品。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