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少府中的尚书台权限多大?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重新恢复汉家制度,在朝廷中以太傅为上公,但不常置。汉献帝初年,董卓自尊为太师,位在太傅上。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而太尉职权最大,为“三公”之首。
“三公”的下属有长史、掾属、令史、御属等,其中太尉的属官尤其多,如有掾史属二十四人,分为西曹、东曹、户曹、奏曹、辞曹、法曹、兵曹、仓曹等,有令史及御属二十三人,令史又分记室令史、门令史等。建安末年,曹操为丞相,郗虑为御史大夫,罢“三公”之官。
东汉中央机构中“九卿”的名称与西汉大体相同,但个别“卿”的职能有所变更,主要是少府中的尚书台权力渐重。东汉的少府设尚书令一人,尚书仆射一人(献帝时置左右仆射),尚书台分为六曹,六曹尚书与尚书令、尚书仆射合称为“八座”,每逢大事,“八座”联名上奏。另外尚书台还设左右丞各一人,侍郎三十六人,令史二十一人。
可见尚书台机构庞大,其职权不仅在其他“卿”之上,甚至超越“三公”,使中枢机构形成“政归台阁”的局面,东汉的尚书实为后世中央政府的雏形。因中枢权力集中在尚书台,“三公”形同虚设,使皇权更为集中。
东汉的地方官制仍沿用西汉郡国并置的制度,皇子封王,其郡为国,每国设傅一人,相一人。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功小者食乡、亭。乡侯、亭侯为东汉所特有,用于安置勋戚、功臣,但王侯的权力已远远弱于西汉。
东汉管辖京都的官员称为司隶,其辖地包括西、东二京和河南、河内、河东、弘农、京兆、冯翊、扶风七郡,因职权重要,司隶的地位在“九卿”之上。
在司隶管辖的范围之外,东汉设十二州,每州设刺史一人。东汉灵帝、献帝时,有的州改设牧,权力增大,为豪强割据创造了条件。如刘虞为幽州牧,刘璋为益州牧,袁绍、曹操先后为冀州牧,刘表为荆州牧,陶谦为徐州牧等。州之下为郡,郡之下为县,东汉地方官制已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东汉设将军掌管军队,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的品秩地位相当于公,前、后、左、右将军的品秩地位相当于上卿。将军之下设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及掾属、令史、御属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东汉专门设武官管理,如设使匈奴中郎将掌匈奴族之事,设护乌桓校尉掌乌桓族之事,设护羌校尉掌羌族之事等。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