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府制是什么制度_二府制制度简介_二府制是哪个朝代的
北宋神宗以前的一百多年,中书、尚书、门下三省虽仍然设置,但都不预朝政,形同虚设,全非宰相之职。在三省之外,另设宰相的办公机构于禁中,称为“政事堂”或“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二品”为宰相之称,以“参知政事”为副职。
神宗元丰改制后,重新恢复了三省六部的职权,而宰相的官称也屡有变更。如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都曾作为宰相的官称;而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等,都曾为副相之称。至孝宗以后,则径称左、右丞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
宋代的枢密院为掌管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类似秦代的太尉府,以枢密使、副枢密使为其正、副长官。枢密院又称“枢府”。为防武将跋扈,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但枢密使虽有权调动军队,却须经皇帝批准。南宋宁宗以后,宰相多兼枢密使,如文天祥便是以右丞相而兼枢密使。
宋代,一般还把副相“参知政事”与枢密使、副使称为“执政”,而把宰相与执政合称“宰执”。哲宗之时,在正、副相之上还设过“平章军国重事”一职,作为优待德高望重的老臣的加衔,他们可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但无日常事务。
宋代还设有翰林学士院,以翰林学士掌管机密诏令的起草。但他们不属于以宰相为首的行政系统,而是直接属于皇帝。他们所起草的诏令称“内制”,宰相系统的中书舍人所掌管的正式诏敕称“外制”。此外还有专为皇帝讲解经书的翰林学士,称“翰林侍读学士”和“翰林侍讲学士”。他们是明清翰林院中各类侍读、侍讲官员的前身。
宋代的最高监察机构仍是御史台,并依唐制设台、殿、察三院,以御史大夫为最高长官。但御史大夫之职一般不授人,故其真正的长官乃是御史中丞,时称“台长”。御史的任用,宰相也无权过问,由皇帝直接掌管。而且宋朝的御史并不监察地方,负责对地方官吏进行监察的主要是各路的转运使及州、府的通判。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