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预备立宪为什么失败?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8-07-17/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经过长期的准备,通过组织大臣考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谘议局、成立内阁等措施,但这些不过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拖延时间而采取的措施,最终预备立宪走向破产。那么,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 ...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
  预备立宪经过长期的准备,通过组织大臣考察、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谘议局、成立内阁等措施,但这些不过是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拖延时间而采取的措施,最终预备立宪走向破产。那么,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预备立宪”的目的是为了应付眼前危机,所以才采取延清政府的统治。
  “皇族内阁”的成立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是加强满洲贵族的统治。
  预备立宪为什么失败
  从新政领导和施行者的素质与个性上看:首先,中央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清末政治制度改革的前期领导是慈禧太后,后期是摄政王载沣。其次,地方督抚对改革态度冷淡、倍加阻挠,使改革流于形式。
  从新政受到的阻力上看:社会经济问题,包括财政的不足,政府腐败等方面。首先,严重的财政困难是造成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经费问题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不但未能搜集到改革所需的资财,反而激发了民众对清廷和宪政改革的抵触情绪”,完全使得新政无法正常的运作。在这些种种阻力之下,清朝统治者必然会没有勇气去面对,见好就收,不会让新政阻碍自己发财的道路的,所以新政失败在所难免。
  从新政的结果上看:首先,科举制的废除“斩断了两千多年来逐渐累积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堵塞了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之途,从而“割断了社会精英与政治系统的传统联系。新的价值观更是王朝的掘墓人,而非拥护者,主要是由于清朝统治者采取了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清政府一厢情愿地把日本模式移植过来,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