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羌族大迁徙的原因_党项羌族为什么大迁徙
唐政府想利用这一地区的党项羌和吐谷浑来遏制吐蕃的北上,而吐蕃也借唐政府的策略找到了用兵的借口,发兵攻击吐谷浑和党项羌所居地,尽收党项及诸羌之地。吐蕃的强大攻势使唐政府屈服,党项羌正是在唐与吐蕃争夺丝路及西域失败的情况下,被迫内迁的。
从7世纪中后期到8世纪中后期,党项羌大规模的迁徙有两次。第一次迁徙在咸亨元年(670年)左右,党项羌族不堪忍受吐蕃的侵扰,向唐王朝请求内徙。唐朝答应了党项羌族的请求,允许他们由原居地松州迁往庆州(今甘肃庆阳)一带,并将原来设置在陇西地区的静边州都督府移到庆州,用来安置内迁的党项羌各部族。
党项羌的这次内迁不是唐朝的安排,而是党项羌族人以姓氏、部落为单位,自发地陆续向北内迁。第二次内迁是唐广德二年(764年),“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力日衰,吐蕃乘唐朝西北边防空虚之际攻占河西、陇右一带,散居在灵、盐和庆州一带的党项诸部落在吐蕃的诱逼下,常联合侵扰唐朝。唐朝大将郭子仪认为如此长久下去,会酿成更大的边患,便上疏朝廷请求将静边州、夏州等地的六府党项迁往银州(今陕西米脂)以北、夏州(今陕西横山)以东的沙漠地带居住。
内徙的党项羌打破了原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组织,逐渐按地域形成了几个大的部落集团。居于庆州一带的党项羌族拓跋乞梅部落,因其位于陇山之东,所以被称为“东山部落”;居于银州、夏州一带的党项羌族拓跋朝光部落,因为其居地“地唯沙碛,俗谓平夏”,所以被称为“平夏部落”;居于绥州、延州一带的称为六府部。平夏部落就是后来的西夏帝王的先祖部落。
党项羌族的迁徙长达200多年,直到唐朝末年才基本结束。内迁使党项羌的居住生存环境得以改善,为党项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不断的迁徙过程中,党项部落的足迹几乎遍布中国西北地区,党项羌民族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除原有的八大氏族外,又出现了破丑氏、把利氏、簿备氏、藏才族王氏、折氏等新的氏族。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