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称帝的原因
曾被认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在其“知天命”之年达到了权力的巅峰。然而,他最终没有承接“天命”登上帝位,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
曹操为何不要皇帝的名号,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一说背不起乱臣贼子的骂名。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而天下大乱,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义仍在。曹操虽有雄才大略,却也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争权夺利、内征外战的血雨腥风中,一直以天子之名出师,以捍卫朝廷的名义进行。曹操深知,如果自己废献帝,登帝位,那他将沦为千夫所指的罪人,难逃今生来世历朝万代的唾弃与责骂。
他一再表明自己绝无称帝之心,绝不是篡权夺位的“奸佞小人”,而是忠心辅政的“贤能将相”。足见其受儒家正统文化影响之深,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第二种说法
二说经不住群起而攻之的激战。虽然曹操已取得了对汉室的绝对控制权,但他的势力仍局限于北方,东南的孙权、西南的刘备亦非等闲之辈。曹操如果贸然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让孙权、刘备等人有了一个讨伐乱臣贼子的幌子,继而带领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如此会对他苦心经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绝对优势造成不利影响,不仅陷入政治和道德上的被动,更有可能引发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
第三种说法
三说看不上虚名而重实权。曹操为人讲求实际,实权与虚名孰重孰轻他再清楚不过了。能够从乱世中一路走来,靠的不只是雄心壮志,更多的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务实作风。称帝不过是多得了个名号,而天子诏令由他口授,朝廷政策由他制定,官员任命由他授意,这一切足以证明他名为丞相实当皇帝。皇帝名号,此时不仅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可能因此而遭落井下石之罪,要它何用?
而一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也似乎道出了枭雄的心愿,点破了曹操宁为儿子铺路也不愿自己称帝的决心。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