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亚太经合组织数个前身曾经都“排华”(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1980年1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澳,和澳总理达成成立非官方研讨会,共同推动OPTAD的协议。5月,日本在前一年成立的太平洋盆地合作研究小组提出成果报告,归纳出亚太经济合作三原则,包括防止排外的区域主义在亚太崛 ...

1980年1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澳,和澳总理达成“成立非官方研讨会,共同推动OPTAD”的协议。5月,日本在前一年成立的“太平洋盆地合作研究小组”提出成果报告,归纳出“亚太经济合作三原则”,包括防止排外的区域主义在亚太崛起,维持合作区域内自由、开放、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等。根据这一原则,当年9月,在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召开了首届“太平洋共同体研讨会”,提出了由经贸合作迈向区域整合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这被认为是APEC平台的第二阶段雏形。 然而在大平正芳去世后,日本似乎对“花钱买空间”的亚太经济合作意兴阑珊,于是急欲在亚太寻找新定位的澳大利亚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推动者。由于本身远离远东是非,也不是区域经济核心,澳大利亚的亚太区域合作构想更开放、平等,更强调多边、互惠和相互依存,淡化了“头雁”、“雁阵”、“先进”、“后进”等概念,以及政治色彩强烈的排他性,中国的加入也变得不再虚无缥缈。许多澳大利亚学者认为,把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亚太国家——中国排除在外,是不可想象的。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在汉城(今首尔)发出倡议,提议年内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同年11月,首届“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在堪培拉召开。同年底,包括高管会议、峰会机制等在内,APEC轮廓大体形成。1991年11月,APEC宗旨目标、工作范围、运作方式、参与形式、组织架构等正式确立,中国、中华台北和香港三个经济体也同时加入,成为历史性一幕。 有趣的是,不仅PAFTAD,APEC的另一个前身平台——PECC也并未消失,只不过在APEC这个包容性强大的平台被亚太各国和地区普遍认同的今天,这几个雏形都演变成学术、知识交流平台。(陶短房)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