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解析楚襄王的决策之道 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楚襄王的决策之道 楚襄王的本名叫熊横,他身为一国之君,并没有多少的才华,但是他曾经的一个决策之道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赞赏的,那时楚襄王还是一个太子,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楚襄王的决策之道是怎样的呢? 楚襄王画像 那时楚襄王在齐国做人质,他的父亲死了 ...

楚襄王的决策之道

楚襄王的本名叫熊横,他身为一国之君,并没有多少的才华,但是他曾经的一个决策之道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赞赏的,那时楚襄王还是一个太子,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楚襄王的决策之道是怎样的呢?

楚襄王画像

楚襄王画像

那时楚襄王在齐国做人质,他的父亲死了,太子便向齐王提出来要回楚国,齐王不同意,还对他说你给我割让东地500里,我才让你回去。太子提出找师傅慎子问问,慎子听了便说献地是对你有利的。于是太子答应了齐王,回到了楚国。

太子当然不想真的割让土地,可是为了能回国奔丧,他别无选择。回国之后,太子即位为王,史称楚襄王。楚襄王刚回国不久,齐国便派了使车50辆来向楚襄王要土地,楚襄王没有办法,决定问问群臣。

楚襄王先后问了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个大臣,他们三个一个说给,给了之后出兵攻打齐国,一个说不能给,他可以去守住东地,一个说不能给,他可以去向秦国求助。所以问了群臣后,楚襄王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他找到了师傅慎子,询问他的想法。

慎子说,他觉得他们三人的意见都可以采用,之后在慎子的指导下,楚襄王巧妙地采纳了子良、昭常和景鲤的意见,既维护了楚国的诚信,又保全了楚国的土地,为日后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楚襄王这一次面临齐国的胁迫集思广益,用正确的决策之道保全了国家,也赢得了后人的赞赏。

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

楚襄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他出生于公元前329年,去世于公元前263年。关于楚襄王有很多的故事,比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中有一段他的故事,说的是楚襄王与民同乐,不过这个“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

楚襄王画像

楚襄王画像

《黄州快哉亭记》中写道,从前,有一天楚襄王让宋玉和景差跟着他游兰台宫,忽然,吹来了一阵风,飒飒作响,楚王见状,迎着风,敞开了衣襟,说道:“这风是多么的畅快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

宋玉听后,对他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罢了,老百姓怎么可以和您一起享受它呢?”宋玉的这番话有着讽谏的意味的,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只是他心中想象出来的“与民同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因为百姓不能和他共享。

所以宋玉在讽刺楚襄王,他也指出了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有多么的假。

和楚襄王一样,历史上有一个人也曾提出过“与民同乐”,这个人就是欧阳修,但是虽然是同一个词,它们的本质是不一样的,因为欧阳修提出的“与民同乐”是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当欧阳修醉了,他和百姓一起快乐,醒了之后他便记录了《醉翁亭记》,它体现的不是“与民同乐”的做作,更没有高高在上的矫情,它是发自欧阳修和老百姓内心的自愿和快乐,这与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是不一样的。

庄辛说楚襄王

《庄辛说楚襄王》是一篇文章,讲的是楚怀王被秦昭王扣留,死在了秦国,后来楚襄王即位,但是他一点都不上进,并且还亲信小人,荒淫恣肆,导致楚国总是遭到秦国的进攻,兵败地削。所以本文写了庄辛两次谏诤的故事。

楚襄王雕像

楚襄王雕像

庄辛对楚襄王说,如果您一味地放纵奢侈,不管理政事,那么楚国的国都就要危险了。楚襄王听后,不以为然,觉得是庄辛年老糊涂。庄辛见状,向楚襄王请求到赵国避难,然后呆在那来看楚国的变故。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