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的特长说书 柳敬亭的作品道箴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据考证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场,即现在的余西古镇,生于1587年,死于1670年,享年83岁。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评话艺术家,他的评书风格很为后人称道,争相效仿。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他的说书艺术。
柳敬亭说书图片
柳敬亭早年本是大户人家,曹氏一脉为躲避战乱,迁居至余西场,一家人靠祖父、父亲经商过活。后在祖父的命令下,柳敬亭随父迁居泰州,帮助其叔父打理家业。少时的柳敬亭好动易惹事,在15岁时犯下死罪,得府尹开脱流落异乡,并开始其说书生涯。一开始柳敬亭只是觉得说书有趣,便抱着试试的态度,在市井讲些野史,却没想到很受欢迎,后来他渡江南下,想到自己还是逃犯,改名易姓,自此柳敬亭说书的大名,流传百世。
柳敬亭在云间(今上海市)得到莫后光的指导,说书的技艺大大提高。之后,到扬州、杭州说书。柳敬亭说的书目,虽取之于现成的小说话本,但并不照本宣科,阎尔梅《柳麻子小说行》记:“科头抵掌说英雄,段落不与稗官同”;张岱《陶庵梦忆·柳敬亭说书》记载他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称他听柳敬亭说武松打虎时,觉得与本传相差很多。说明他在表演时,对原文有很大的改动,形成自己的风格。同时,他说书表演都很细腻,还会对原作进行修改加入自己的见解、爱恨,以增加趣味。他的这些说书特点,一直为后来的说书艺人争相模仿。
柳敬亭 道箴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据考证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场,即现在的余西古镇,生于1587年,死于1670年,享年83岁。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评话艺术家,他的评书风格很为后人称道,争相效仿。《道箴》被收录在一本抄本中,用于评话艺术的研究。
柳敬亭画像
在这本书中,描绘了柳敬亭的神态“不卑不亢”,很符合柳敬亭本人的形象。柳敬亭说书遍及大江南北,很多达官贵人不吝金钱只为请他说书,所以面对这些显贵早已习惯,甚至还在军队中做起了幕僚,留下世人流传的“长刀遮客”的故事,只有见过这些大场面,才能把“不卑不亢”发挥到极致,赢得声誉;柳敬亭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改朝换代,在明末他最盛的时候,帮助弱小,辞不就官;在清初最落魄的时候,面对新朝新物,他没有攀附奉承,虽然日子清贫,但仍是以说书游走天下,保持气节,这份“不卑不亢”有几人能做到。
在这本书中,还有柳敬亭关于评弹艺术方面的表演技巧、作品内容、从艺品德等的论述,语句鞭辟入里,通俗易懂,引人深思,只有真正对评书热爱并投身进去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振聋发聩的文字,柳敬亭就是这样的人之一。《道箴》是柳敬亭唯一留下的能给后人以警示作用的作品,在评话史上的意义是不可小觑的,应当给予重视。
柳敬亭者
柳敬亭,原姓曹,名永昌,字葵宇,号逢春,据考证祖籍是南通州余西场,即现在的余西古镇,生于1587年,死于1670年,享年83岁。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评话艺术家,他的评书风格很为后人称道,争相效仿。下面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一生。
柳敬亭原名曹永昌,在南宋建炎年时,金人南下入侵,曹氏一脉流落至常熟。元朝至元年间,族人各自西东,曹氏为避乱,落户通州余西场。以后多年一直在通州余西场讨生活,祖父、父亲在余西镇上经商供一家人吃穿用度,叔父则在泰州和余西间来往经商,一大家子都以经商为主。后来遵循祖父的遗命,随父迁居泰州帮助叔父经商,并说书成名,所以后人皆以为他是泰州人,其实不然。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