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张孝祥喜爱自然山水
浣溪沙张孝祥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和书画家张孝祥所做的词。纵观全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已经构成了一幅境界开阔幽静深邃的山水画面,显示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留恋。该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的时候,在从知潭州即现在的湖南长沙调往荆州即现今的湖北江陵并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在经过洞庭湖时所写下的。
《浣溪沙·洞庭》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从湘江走到尽头百年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便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十分安宁,就连穿透旌旗上的飘带都纹丝不动。在水湾处红色的寥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一样,而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夜渐渐深了,停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住了稀疏的星星在水面上的倒映。
纵观全词,我们没有看到太多的词人情感的流露,整首词几乎就是在描写词人所看到的景象。而作者在写景的过程中,所用的方法也是非常巧妙的。词中并没有写洞庭湖多么广阔浩淼,而只是大概讲了一下湖的广大,而且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种情景。全词把描写对象集中在了湖水、夜空和山峰之上,通过描写这三者构成了一幅清静悠远的山水画面。作者在这首词中更多的是流露出一种寄情于山水中的情感,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比如说词的最后一句“夜凉船影浸疏星”,就令人遐想连篇,含义深刻。
张孝祥的这首词是他写景的代表作品,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吟诵和体会。
张孝祥六州歌头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隆兴元年即公元1164年。在前一年,南宋大将张浚率领的南宋北伐军遭到溃败,于是朝廷中的主和派趁机将淮河前线的防御全部撤掉,然后向金国求和。张浚在此时召集抗金义士向当时的皇帝宋孝宗上奏议和,但是遭到拒绝。当时的张孝祥正留守建康,他即痛恨金人的猖獗狂妄,又悲愤于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词作。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
该词一共分为了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阕:伫立在漫长的淮河便极目远眺,观塞上野草丛生的是广阔的荒原。北伐的征途已经消散了,但是寒冷的秋风依然在吹,边塞上一片静寂。我凝神注望,心情十分低落。想起当年中原的沦陷,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结果;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边和泗水边,在弦歌奏响的礼乐之邦,早已变成了一片血腥。和敌军隔河相望,还有他们的前哨据点。看到他们夜间出去打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了整个平原,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上阙主要写的是江淮地区宋金对峙的情景。
然后是下阙:想起我腰间的弓箭和匣子里的宝剑,只是白白地遭到了虫蚁和尘埃的侵蚀污染,满腔壮志得不到施展,就这样任凭时机流失,时光流逝。光复汴京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远了。朝廷正在推行礼乐用来怀柔敌军。穿着冠服乘车的使者,奔驰在路上,实在是让人羞愧难当。相传留在中原的父老乡亲,一直盼望朝廷的仪仗来到此处,使得行人也可以来到这里,但是一腔忠愤,和怒气只能倾洒在前胸。下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难以收复中原地区的悲愤和羞愧,也表达了对朝廷一味求和的不满。
张孝祥 鹧鸪天
《鹧鸪天·上元启醮》,又叫做《鹧鸪天·子夜封章扣子清》,是南宋著名词人和书法家张孝祥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应该是乾道四年即1168年的时候,张孝祥全家都在长沙。这首词应该是在正月的时候所写的。此题也被叫做“上元设醮”。这首词发的标题也是由两部分所组成的,“鹧鸪天”是比较常见的词牌名,而“上元启醮”则是词真正的题目,另一个名称“子夜封章扣子清”则是词的第一句。这就是张孝祥的鹧鸪天词的基本情况。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