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黄巢吃人事件是真实的吗(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黄巢 咏菊 《咏菊》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科举失意后所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菊花高贵的品格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的伟大的人格。 黄巢画像 第一句中 ...

黄巢 咏菊

《咏菊》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在科举失意后所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他现在流传最广的一首诗。这首诗歌中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用菊花高贵的品格来衬托出农民起义军的伟大的人格。

黄巢画像

黄巢画像

第一句中“九月八”是指重阳节的前一天,但是时间还未来到,诗人就写诗盼望它的到来。待到”这两个词语具有激进、迸发的感觉。诗人在诗中没有写“九月九”而是写“九月八”,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简单的押韵,而是透露出诗人迫不及待的心情,呼唤起义的快点来临。第二句的“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透露出菊花的傲然挺立与百花的凋零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等到农民起义军的到来,唐朝肯定会像百花一样凋谢。第三句与第四句体现了诗人对革命的美好憧憬。第三句中的“冲天”体现了菊花的非凡的气势,“香阵”又体现出菊花的香味并不只有一朵有香味,是全部菊花的香气,凸显了群众的力量。第四句中的“满”字和“尽”字体现了菊花夺得天下人赏识的情景,菊花在长安城盛开,整个长安城被菊花所弥漫,也寓意着农民的革命推翻了旧统治,成为了新的主宰的美好愿望。

菊花向来都是诗人比较喜欢描写的一种植物,黄巢通过对菊花的顽强坚韧、刚劲雄迈的气格的描写来衬托出自己气冲霄汉的英雄人物形象。

黄巢是什么转世

据民间的传说中称黄巢是目楗连罗汉的投胎转世,因此才有了黄巢杀人八百万的俗语。但是无论他是什么转世,他屠杀百姓这件事情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黄巢画像

黄巢画像

黄巢在起义最开始的时候他非常关爱百姓,百姓也对他十分敬爱。但是在他攻陷长安,当上黄帝之后,便开始了他强盗一样的生活。黄巢所率领的起义军,在长安城内大肆抢劫杀戮,老百姓连正常的工作都无法进行。

当听说有人写诗来讽刺他的残暴,他便派人进行查找但是没有找到,便把长安城内的儒生都杀光了。唐军进行反攻占领了长安城,但是没过几天又被黄巢夺回,黄巢把这次的失利怪在了长安平民的头上,便把城内的男子全部杀尽。之后,黄巢军队被赶出了长安城,黄巢决定攻打陈州,但他又发现军粮不足,于是把陈州的老百姓捉来当军队的军粮。陈州的百姓吃光了,他们又转账临近的许、邓、徐等州。据保守的估计,黄巢军队在这期间内吃掉了多达30万人的百姓。

但也有民间传说,说黄巢是孝子目楗连罗汉的转世,目楗连罗汉是为了救出他的母亲,他不惜放出了地狱中的八百万的恶鬼,因此被佛祖贬入了人间转世成黄巢,让他将自己放出的八百万恶鬼给全部召回去,于是就有了一句“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的俗语。但是,如果将一个杀人恶魔与大孝子划上等号,是一件令人十分可笑的事情。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