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品读(3)
蜀中九日 王勃
《蜀中九日》是唐代大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七绝唐诗。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咸亨元年重阳节上,王勃参加送别友人的宴会,并登高回望故乡之时。作此诗时,想必作者在南方游历已久,偶然望见北雁南飞,不觉激起思乡之情,渴望早日回归故里的心情,不知不觉跃然纸上,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名作。
王勃画像
据《新唐书》记载,王勃一生命运坎坷,虽年少成名,然而不通世故,因而几经宦海沉浮,终郁郁不得志,遂经常离家为宦游历四方,因此,在王勃的诗作之中,怀乡送别诗最为常见的一类题材,如这首《蜀中九日》,及其广为后人所知的五律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由于诗歌创作之时,正值九月九日重阳季,秋风乍起时节,又适逢客中送客,自然是格外易生愁绪,因而,在久别故土的作者眼中,即使是北雁南飞这种寻常的场景,也不免油然而生悲愁苦闷之感,平添一分望乡却归乡不得的愁绪。“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一语中的。
这首《蜀中九日》广为流传后,世人评价甚高,究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王勃将其怀乡之情巧妙地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借景抒情,开启了盛唐时代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这在当时的诗歌创作领域,也成为独树一帜的新风尚。
在《蜀中九日》创作后不久,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再次遭受重大挫折,至此,他苦心经营的仕途之路终于戛然而止。
采莲曲王勃
《采莲曲》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长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上元二年,遭受官场挫折后,满怀忧伤,南下前往交趾探望被贬官的父亲王福畤时,一时心有所感而创作的。
王勃《采莲曲》图片
由于王勃作《采莲曲》时,正是连番遭贬,颠沛流离之际,此刻途经江南,目睹水乡人家的生活,尽管民情世故恬淡依旧,自己却早已不似当年踌躇满志的少年朝散郎模样,因而《采莲曲》之清新优雅的文风中,亦难掩作者内心凄苦,壮志难酬的几多愁绪。“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自古心怀天下的文官被迫辞别庙堂的心境,大概与征战沙场的武将憾然远离疆场一样,是为人世间最难平复之忧伤吧。
诗人王勃的满腔忧愁,在这首《采莲曲》中表露无遗。诗歌着重写景,通过对眼前撑船而过的采莲女子柔美的形象塑造及心理描绘,表现出她们对塞外征夫的深切思念与无限幽怨,亦不难看出作者内心对现实生活的愤懑,对和平、宁静的无限向往,以及对劳动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所难寄予深切的同情。“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寒江浊浪滔滔,关山不知几重。泪眼看世界,一切皆是模糊的。或许诗人王勃在赋予《采莲曲》无比深刻的内涵之时,也一早预知了自己终将怀着悲愤痛苦的心情,与这江南的好山好水融为一体的最终命运……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