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言善辩晏子谏齐景公的故事(3)
晏子逐高缭
“晏子逐高缭”这则典故是出自于《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这里主要讲述的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其中的故事提到高缭侍奉晏子三年,却在期间没做任何的贡献,最后被晏子辞退了。这则故事主要从侧面反映了晏子赏罚分明的作事风格。
晏子画像
高缭曾是晏子手下的一名官员,可是一天,晏子却把他辞退了。他身边的随从表示很不理解,于是规劝他说:“高缭在您手下当官已经三年之久了,您不但没有提拔他,反而还将他辞退了,在道德的角度来看并不允许啊?”晏子则说:“我是一个卑微的人,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够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可是高缭虽服侍我三年之久了,但从来没有指正过我的不足之处,也没有纠正我办事失误的话,这大概就是我要辞退他的原因了吧。”
如今,细细回想晏子对高缭说的这些话在我们的工作中,绝大部分领导对那些踏实能干,襟怀坦荡的总是给予信任,并委以重任。就要像晏子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多听不同意见,这样才能辅佐齐景公,使之国家成为强国。古今中外,用人的问题不是一般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晏子逐高缭”这一典延至今日仍具有现实意义,在现时生活中,有些人唯唯诺诺,虽按时到岗,却不出谋划策,毫不称职。而晏子对高缭的“辞职处理”给今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为官之道,重在用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晏子的资料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他是山东夷维人,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还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在齐灵公二十六年,他的父亲宴弱去世,就由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晏子雕像
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界。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丘曾赞过他说:“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其中关于他的代表作品是著名的《晏子春秋》。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