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为相的经历介绍(6)
吕蒙正故事图
吕蒙正不为物累的故事开头,欧阳修就高度评价了他,说“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吕蒙正生前三次为相,后还封爵徐国公,地位极高,所以得尊称“公”,而“文穆”则是他的谥号,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或者大臣死后都被追封为这个谥号。从第一句就可以看出,整个故事要赞扬的就是他宽厚,表现就是吕蒙正不为物累。
故事是讲,当时朝廷又一个官吏,他的家里珍藏着一面古镜,按照他的说法镜子可以照到两百里远的东西。这个官吏想要博得身为宰相的吕蒙正的赏识,就想要用镜子来换取功名利禄,于是就拜托吕蒙正的弟弟把镜子送给他。吕蒙正的弟弟找了个机会就假装无意闲聊地提起了这件事情。
吕蒙正听了笑笑,说:“我的脸还没有一个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到可以照二百里远的镜子呢?”他的弟弟听了也就不再多提这件事。而听说这件事的别人,都被吕蒙正所折服,把他与唐朝的宰相李靖相比。
中国历史上贪污得家里钱财富可敌国的宰相,不在少数,反而是像吕蒙正这种宽容、清廉的宰相少有。
穷过吕蒙正
“穷过吕蒙正”是民间的一句俗话,意思就是贫穷超过了吕蒙正当年的程度。为什么要拿吕蒙正和穷人来比较呢?因为吕蒙正虽然后来成为了北宋的宰相,但少年时非常贫穷,甚至沦落为乞丐。
吕蒙正故事画
在民间传说中,吕蒙正小时候父母关系不和,他和母亲就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母子俩居住在洛阳山上的一座寺庙里,方丈很可怜他们,于是就派人在寺院旁边的山上凿出一个石洞给他们安身。据说吕蒙正母子俩在这个石洞里一住就是九年,虽然方丈好心照顾,但生活自然还是贫困无比。这个故事在他的《破窑赋》里也有记载,这个石洞就是他所谓的“破窑”或者“寒窑”。当时他们的处境是“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不过因为这篇文章应该是后人托其名所作,但至少是有这个故事的。
也有传说是,吕蒙正小时候家道中落,父母都双双早逝,所以他是无家可归,而且求助亲戚朋友都被他们嫌弃拒绝。于是,吕蒙正只能在外漂泊,风餐露宿,沦为了一介乞丐,处境非常凄惨。
相传,有一个很出名的灯谜或者说是对联也和吕蒙正的贫穷有关。就是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上联和下联少的是一和十,所以指的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少了东和西,所以指的是没有东西。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民间传说,所谓无风不起浪,吕蒙正小时候应该是很穷的,所以才有“穷过吕蒙正”这种说法。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