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适郑是什么典故 孔子九思说明了什么(3)
孔子典故
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我们伟大的圣人。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数他拜师的故事了。
孔子拜师的典故
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主张
孔子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根基是以道德来规范人的一言一行,贯穿了两千年的岁月,对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主张仁和礼。仁就是与人为善,礼就是言行举止等规范的总称。在孔子以前,祭祖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孔子强调要尊重祖先,祭祀活动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孔子画像
孔子还主张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晚辈对前辈,臣子对君主要绝对的尊敬和服从。这位圣人并不主张暴政。孔子的主张是国家为人民服务,不是人民为国家服务。人民的一切并不是因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孔子主张君主应该要靠仁政而不是暴政来治理国家。孔子的主张比较保守,他相信黄金时代会再度降临,极力劝说所有的人都能够遵循美好的道德。孔子还主张中庸思想,这不仅要作为一种认知事物的方法来看待,还应该要把中庸融入到自己的品行中去。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