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五国相王的标志是什么(2)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公元前325年,为了抵抗秦国(也为了防备齐国),魏国先与韩国互相称王,同年,赵国新君赵武灵王即位,魏国韩国到赵国朝见新王,重结三晋之好。 秦国国相张仪在公元前323年与齐、楚的大臣在啮桑相会,欲联合齐国、楚国 ...

公元前325年,为了抵抗秦国(也为了防备齐国),魏国先与韩国互相称王,同年,赵国新君赵武灵王即位,魏国韩国到赵国朝见新王,重结三晋之好。

秦国国相张仪在公元前323年与齐、楚的大臣在啮桑相会,欲联合齐国、楚国,向魏国进攻。

魏国国相公孙衍在这种形势下,建议魏王广结各国,对抗之。魏惠王采纳这一建议,于是在魏惠王后元十二年约集韩、赵、燕、中山5国称王,其他四国也出于自我保护一起与魏国组成五国联盟。

五国相就是在这些背景下发生的。由此可见,五国相王是当时魏国和其他四国的政治选择,他们有着各自的处境而作出的国与国之间的联盟的决定。同时,也是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当时,战国七雄全部称王,其他的不论大国小国几乎都纷纷称王,包括一些二流的国家。

五国相王的过程

五国相王是魏国发起的,联合战国中期另外四个主要诸侯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事件。那么五国相王是怎么发生的呢?五国相王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五国相王影视剧照

五国相王影视剧照

话说在战国中期以后,周朝实力已无力掌管天下,向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魏国由于连年征战,屡次战败,国力大损,也无力担当中原政治霸主,而齐国虽然逐渐强大,但是声威无法和当年的魏国相比,亦无法号令天下诸侯共朝周天子,这些各种客观原因的积聚,开始了天下众诸侯开始自称为王,互称为王的时代变迁。

此时的天下各国,战事频频,运用拉拢和孤立其他国家的连横合众外交政策,各种斗智斗勇。

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增,魏国则是阻挡它进一步向东发展的一道屏障,所以秦国对魏国展开了一系列的进攻。

公元前328年,秦军攻打魏国,夺得蒲阳。秦国国相张仪先向秦王提议把蒲阳归还魏国,并派秦国公子繇到魏国当人质。

不久,张仪又跑到魏国游说魏王:“秦国如此厚待魏国,魏国不可以失礼于秦国。”魏王中计,把上郡十五县(今陕西省楡林东南)和河西重镇少梁送给了秦国。秦国接着又攻占魏国河东一些地区。此时,魏国所依凭的河山之险大部分丧失。秦国在与魏国此后战争是胜利连连,声威大振。

秦惠文君于公元前325年称王。而魏国也加紧了外交活动,打算与众诸侯合纵结盟共同御秦国。

公元前325年,为了抵抗秦国(也为了防备齐国),魏国先与韩国相王,结盟。同年,赵武灵王,即位,魏惠王带着太子嗣,韩宣王也带着太子仓到赵国,在信宫朝见新王,目的是结三晋之好。

秦国国相张仪在公元前323年与齐、楚的大臣在啮桑相会,欲联合齐国、楚国,向魏国进攻。

魏国国相公孙衍在这种形势下,建议魏王广结各国。魏惠王采纳了这一建议,公元前323年,会同韩、赵、燕、中山5国互相称王。这5国中,魏、韩已先称王,在这次集会中只是对赵、燕、中山3国新尊为王,且5国相互承认为王。其他四国出于自我保护一起与魏国组成五国联盟。

此便是战国中期的的"五国相王"的过程。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