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什么时间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
为了改革的持续和深入,孝文帝改革共分为两个阶段了执行。前期主要由冯太后主持改革,改革时间为公元471年至公元490年。孝文帝五岁时候登基为皇帝,朝政大权都由冯太后主管。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前期主要进行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
孝文帝剧照
冯太后意识到了朝廷官吏的黑暗,为了不让北魏朝廷腐败和衰弱,她决定先从吏治改入手。为了肃清朝廷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冯太后决定制定一套官吏俸禄制度。公元484年,北魏朝廷规定,各级官吏的俸禄都有明文规定,如果朝廷官吏胆敢收取一匹绢布,那么朝廷就会将这位官员处死。这样一来,警告了朝廷官员的政治作风,肃清朝廷贪污腐败的风气。其次,为了恢复北魏的经济活力,减轻百姓们的赋税压力,冯太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这三项经济制度相互配合,缓解了社会矛盾,以加强孝文帝的统治。除此之外,三项赋税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借机收取税收的不法人士,唤醒了北魏社会的生产活力。
公元490年至公元499年,北魏实行第二次改革,这次由孝文帝主导进行。孝文帝一边推行第二次改革,一边深化第一次改革。孝文帝第二次改革主要针对迁都和文化改革。孝文帝意识到文化上的差异,是阻碍国家发展的根本因素。为了让北魏政权长期存在,孝文帝决定将北魏首都迁往洛阳,让北魏人们更加便捷的接受汉文化。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质
北魏孝文帝,姓拓跋,叫拓跋宏,是鲜卑族,后来改革后改为元宏,生于公元前467年,卒于公元前499年,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是北魏第六个皇帝。拓跋宏即位时年仅五岁,23年后执政,在位九年后生病去世,谥号孝文皇帝,庙号高祖。拓跋宏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却令北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拓跋宏,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改革。
孝文帝画像
公元495年,拓跋宏带领自己的族人迁都洛阳,因为洛阳曾是各朝各代的国度,文化内蕴身后,以促进鲜卑族人的汉化。迁都洛阳后,鲜卑族人的姓氏都变成汉姓,包括语言,风俗,文化都逐渐向汉人学习和发展,并且鼓励鲜卑族人和汉人通婚。在政治上,加强门第观念,这使得鲜卑族的贵族地位更高。并且,孝文帝开始参照汉族的朝廷制度,制定官场礼仪,规范了鲜卑族的朝政。在农业上,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拓跋宏的这些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也使得民族相互融合。但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性质还是为了促进鲜卑族的汉化,鲜卑族从一个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逐渐演变成封建小农思想的生产方式,这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通知。这一改革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上都顺应了历史潮流,也符合了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和满足了各民族人民的冤枉,为北魏的繁荣强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北魏孝文帝是隋唐时期伟大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叫做孝文汉化,指的是在五代十国中间孝文帝所推行的政治上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汉化运动。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方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加强了国家的统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缓解了社会的矛盾。
孝文帝改革石刻
汉化运动是指在朝廷之中一定要说汉语,不可以说鲜卑语,还有官员和官员家属要统一穿汉族的服饰,并且要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皇族原本姓拓跋,在汉化运动实行之后则改为姓元,同时两族人要支持两族人的联婚,并采用汉族的统治方式,沿用他们的官场惯例与传统,还要学汉族的仪容仪表,尊重老人,并要学习孔子的以孝治国的思想,使胡汉融为一体,奠定隋唐的盛业。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