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中国历史 >

哲学家孟子的民本思想介绍(3)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6-09-03/ 分类:中国历史/阅读:
孟子被称为什么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山东省邹国人。他自小家境贫寒,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就是说,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其成就仅次 ...

孟子被称为什么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山东省邹国人。他自小家境贫寒,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子,也就是说,是孔子的第四代弟子。因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其成就仅次于“圣人”孔子,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而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雕像

孟子雕像

孟子曾和孔子一样,带领门人周游各国进行游说。但他的学说并没有被当时的各国国君所接受,隐退后,他和弟子公孙丑等人一起著书立说。去世后,他的弟子把他生前的言论编著成《孟子》。《孟子》也称为了儒家学说的经书之一。

而其实,在宋代以前,孟子的地位并不高。唐代的时候,韩愈把孟子列为儒家学派孔子最正宗的继承者。从此开始,孟子的地位便逐渐提高了。在北宋神宗时期,《孟子》一书的内容,首次称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元丰六年,孟子被当时的朝廷封为“邹国公”,第二年就配祀孔庙。南宋时期,大儒朱熹把《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列为“四书”。元代至顺元年,孟子首次被加封为“亚圣公”,从此以后,人们就开始称他为“亚圣”,他的地位已经凌驾于儒家企图圣人之上,且仅次于孔子。明清时期,根据官方规定,《孟子》一书的内容也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明朝景泰年间,朝廷封孟子的后裔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且世袭罔替。直到民国时期,改为了奉祀官。

孟子的义利观

在《孟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对话的双方是孟子和梁惠王。一开始,梁惠王发问:老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国,一定是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见解要指教了。孟子就回答道:大王为什么非要讲利呢?我们说仁义就行了。

儒家的义利观

儒家的义利观

这是孟子对于“利”和“义”的最直接的看法了。但是否孟子认为人应该一味地取义而抛弃利益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无论身处哪个年代,哪种生活环境,利益都关系到切身的利害。虽然孟子提到过“重义轻利”,但窃以为,他的原意是教导人们要在“义”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利”。他认为,“义”和“利”的冲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治理方面,当义和利发生冲突时,首先应该“先义后利”。二是民生方面,他认为只有当百姓都得到利益的时候,国家才有利益可言。第三是生死和利益的冲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也。”他认为“义”可以高于一切,包括国家、利益,甚至于生死。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七国之间战争不断,人们因为战乱常常食不果腹,他虽认为人民应该先保障基本的生活条件才能讲义,但民生的小利又岂能与大国之间的大义相比。只有君王首先对人民讲义,使人民安居乐业,再教化人民讲义。也就是说,义是要在建立一定的利益基础上的。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广告 330*360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