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怎么样的(5)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
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它是中国历史一次空前绝后的人民思想大解放,也是人民对科学和民主自由的渴望的表现。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之一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以倡导科学、民主为中心的,它对于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礼教具有着极大的冲击力。当时,虽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是封建思想仍在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使得人民认识和了解了民主的意义,唤醒了被禁锢千年的中华民族,对反封建,反帝制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新文化运动主要针对孔学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思想推广天下后,历朝历代对孔学无不尊敬有加。新文化运动首先提出了孔学并非中国全部国学的理论,让当时的中国人,更能接触和接受更多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思想。
总结以上积极点,新运化运动的地位在当时中国,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改革,这场改革一旦实行后,中国便开始拥有了独立的民主思维,不再被封建礼教进行控制。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改造中华民族的思想,并不能完全依靠个别几个人的努力,他们虽然声嘶力竭地呐喊,但是事实上,却不能完全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的思维性,而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也难以在中国实行。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方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偏颇和片面性,他们都以一种绝对肯定和否定的态度用来看待事物,难免有矫枉过正的嫌疑。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提倡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愚昧”。
新文化运动核心成员照片
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意义最深远的一场思想领域的革命,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传统礼教,启发了民众的民主意识,有力推动了现代科技在中国的发展,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重要基础,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光辉的一页。
新文化运动最初起源于上海。1915年,留日归来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了大量提倡自由、民主与科学的文章,以犀利的笔触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起进攻。《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那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地,为何转移到了北京呢?那便要从1917年7月,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开始说起。
蔡先生就任后,积极倡导学术民主与思想包容,在他的主张下,无数教育界进步人士相继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代表人物。
据说,最繁荣的时期,北大校园内随意走走逛逛便能遇到当时的诸多名流、学者,一时间,红楼一代往来无白丁,就连毛泽东同志也曾于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间在此任图书馆新闻纸阅览室书记,因而,历史上具有光荣爱国传统的北京大学,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中国美女标准百年变迁历史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4187 -
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的区别比较
中国历史/阅读:4217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货币样式介绍
中国历史/阅读:7513 -
唐朝的赋税制度是怎样的?唐朝时期的农民1年要缴多少税?
中国历史/阅读:5820 -
北洋军阀的性质分析 北洋军阀的统治有何特点
中国历史/阅读:4744 -
夏朝历史真的存在吗 夏朝为什么不被承认
中国历史/阅读:5212
热门历史
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