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成语故事 >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8-11-20/ 分类:成语故事/阅读:
曹睿上位以后,因为他和曹丕的关系,导致他对自己身边的人疑心都很重,哪怕是自己身边的四位托孤大臣。所以曹睿经常会让托孤大臣们出外勤,自己好在朝中独揽大权。不过这也导致曹睿虽然是皇帝,但在朝中却没有什么信任的人,这点对他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 ...

曹睿上位以后,因为他和曹丕的关系,导致他对自己身边的人疑心都很重,哪怕是自己身边的四位托孤大臣。所以曹睿经常会让托孤大臣们出外勤,自己好在朝中独揽大权。不过这也导致曹睿虽然是皇帝,但在朝中却没有什么信任的人,这点对他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有很多大臣反而利用这点欺骗曹睿,这次要为大家讲述的成语“巧诈不如拙诚”就和曹睿还有一位叫刘晔的大臣有关,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时间是在魏明帝太和年间,主人公是刘晔。原文如下:

或恶晔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谚曰“巧诈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与世士相经纬,内不推心事上,外困于俗,卒不能自安于天下,岂不惜哉!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有大臣非常讨厌刘晔,于是对魏明帝曹睿表示:“刘晔这个人对陛下并不忠心,他仅仅是善于揣摩陛下的心思而故意提出与陛下想法一致的建议。陛下可以试着与刘晔交谈,故意反着来问他,如果刘晔的意见与陛下的说法想法,就证明刘晔的真实想法与陛下一致。如果他的回答与陛下的说法完全一样,足以证明刘晔是在附和陛下。”于是,魏明帝曹睿便按照此人的说法进行验证,果然发现刘晔事事都在附和自己,从此疏远了他。刘晔因此精神失常。后来他被任命为大鸿胪,忧郁而死。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俗话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这句话是对的。以刘晔的明智和头脑,假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就会成为真正的贤士。而他却依仗自己的能力,对内不推心置腹地侍奉皇帝,对外被世俗的事情所困扰,致使自己难以善终,实在是太可惜了!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文中所提到的“巧诈不如拙诚”,意为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上》中的“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巧诈不如拙诚什么意思?巧诈不如拙诚典故出处介绍

刘晔即便在人才济济的曹魏谋士群中也称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可谓足智多谋,算无遗策,没有出现过任何的失误。不过,刘晔也有个致命的弱点,阿谀奉承,欺上瞒下。最终,刘晔的这些小伎俩被魏明帝曹睿识破,竟然吓得精神失常,到头来郁郁而终,也算是自食其果。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