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主页 > 成语故事 >

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论剑历史网 - www.680069.com/2018-10-10/ 分类:成语故事/阅读:
曹魏能顺利灭蜀,邓艾算是第一功臣,只是邓艾的结局非常不值。钟会选择背叛曹魏,还将邓艾给害死,期初司马昭还准备好好赏赐邓艾一番,但钟会却把邓艾推向了火坑,还利用他不听命令的举动,把邓艾塑造成了反叛一方。最后司马昭无法容忍邓艾的态度所以将他赐 ...

曹魏能顺利灭蜀,邓艾算是第一功臣,只是邓艾的结局非常不值。钟会选择背叛曹魏,还将邓艾给害死,期初司马昭还准备好好赏赐邓艾一番,但钟会却把邓艾推向了火坑,还利用他不听命令的举动,把邓艾塑造成了反叛一方。最后司马昭无法容忍邓艾的态度所以将他赐死,其实司马昭并不了解邓艾,邓艾是司马懿一首带出来的人,他怎么可能被判自己的老师呢?“斩将搴旗”这个成语就和邓艾还有司马昭有关,一起来看看是什么故事吧。

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邓艾传》,时间是在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相关人物为司马昭和邓艾。原文如下:

十二月,诏曰:“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同年十二月,朝廷颁布诏书说:“邓艾英勇奋战,深入敌人腹地,拔取敌方战旗,斩杀敌将,将凶恶的敌人悬首示众,使僭号之帝俯首称臣。多年来逃脱诛杀的罪魁,在一朝之内平定。出征之师没有超过约定时间,平定巴蜀如风卷残云。

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以前白起消灭强大的楚国,韩信击败劲敌越国,吴汉斩杀公孙子阳,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虽然都是战功赫赫,但他们功劳与邓艾相比,都大为逊色。现晋升邓艾为太尉,增加食邑两万户,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每人各增加食邑一千户。”

本文要介绍的三国成语,便是这道诏书上所提到的“斩将搴旗”,意为拔取敌方战旗,斩杀敌将。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吴子•料敌》中的“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抗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

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这则成语故事法正在公元263年的灭蜀之战结束后。邓艾在此战中的战功正如诏书中所言的那样,可谓“斩将搴旗”,凭借一己之力灭亡了蜀汉帝国。为此,司马昭通过傀儡皇帝曹奂颁布了这份诏书,对邓艾加官进爵以示嘉奖和勉励。这原本是一件喜事,可邓艾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惹上了杀身之祸。

邓艾收到这份诏书后,立即写信给司马昭,提出了自己对于治理蜀地的意见。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建议将后主刘禅留在蜀地,这引起了司马昭的警觉。司马昭随即派监军卫瓘转告邓艾,命其一切行动要事先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不可擅自做主,这就等于是在提醒并警告邓艾。

斩将搴旗什么意思?斩将搴旗典故出处介绍

不过,邓艾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又第二次写信给司马昭,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并认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自己的行为都是处于对国家利益着想。此举令钟会、胡烈、师篡等其他灭蜀将领都认为邓艾的所作所为是叛逆之举,纷纷上书举报。司马昭被激怒,随即下令将邓艾父子逮捕。一代名将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美女手机壁纸 〖寻图网〗

趣读历史

历史行业推荐公众号:历史阁楼公众号

更多有趣的历史,更多有趣的野史趣闻!欢迎扫描左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公众号ID-(xue_lishi)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TAG:
阅读:
扩展阅读:
广告 330*360

推荐历史

Recommend article

热门历史

HOT NEWS
  • 周榜
  • 月榜
论剑历史网
微信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论剑历史网自媒体 联系QQ:168151051 Email:v1686688@qq.Com | Copyright Www.680069.Com.论剑历史网.著作权所有 | ICP备案:湘ICP备2022006757号-20 | 未经本网协议不得私自复制粘贴转载
二维码
意见反馈 二维码